「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下,我們看到中國老朋友的友誼,謝謝大家。」「美、法、德、義、加、英的朋友們,感謝你們把俄羅斯剔出SWIFT系統。」
上述兩句感謝的話,前者來自俄羅斯聯邦總商會駐中國商業大使百採夫,緣由是中國網民搶購電商網站上俄羅斯國家館的所有商品,以示支持。百採夫呼籲中國朋友們理性消費,並將會永遠銘記這份深情厚誼。
後者來自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米加爾的推特,緣由是西方多國協調行動,推出出乎輿論意料的嚴厲制裁。
兩句感謝的話背後,反映出俄羅斯和烏克蘭背後的國際支持——多個西方國家紛紛向烏克蘭傾注武器和資金;中國則表示不參與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在開戰當天放寬對俄羅斯小麥的進口。
紙面上看,中國對俄羅斯經濟很重要——不僅總量大,去年達到1470億美元,佔俄羅斯貿易18%;而且成長快,去年成長率36%。
中國已經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在冬奧期間經貿關係還進一步加深。普京訪華,簽下1175億美元的能源大單,兩國還同意將雙邊貿易在2024年提升到2500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中國是否能成功幫助俄羅斯應對西方制裁?BBC中文梳理數據,訪問專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一、歐洲不買的原油未必能賣給中國
雖然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如果把歐盟看做一個整體,與俄羅斯的貿易規模是中俄的兩倍。
尤其是俄羅斯最大的出口產品——能源。國際能源組織(IEA)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僅佔俄羅斯原油出口的20%,絶大部分俄國原油還是輸往歐洲。
根據路孚特(Refinitiv)數據,俄羅斯在2月通過海運市場向歐洲供應了約266萬桶/日的原油。
在制裁措施下,歐洲煉油廠不願意購買俄羅斯原油,那麼不會加入對俄制裁的中國,能否消化這部分原油?
答案是很難。路透社專欄作者羅素表示,這些原油要運往中國,意味著必須通過蘇伊士運河或繞過好望角,漫長海上航行將推高運輸成本,中國煉油廠會要求大幅折扣,而且很一下子難消化如此大量的份額。
路孚特數據顯示,俄羅斯2月份向中國出口約71.8萬桶/日,只有不到歐洲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天然氣方面,情況類似。目前俄羅斯通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Power of Siberia-1)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160億立方米天然氣,2025年將擴能到380億立方米;還有一條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管道要到2026年生效。
即便所有中俄在建管道都滿負荷運行,出口量仍將不及北溪2號(Stream 2)管道規劃的對德國的輸送量(550億立方米),而該管道在戰爭開始前已被德國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