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報《朝日新聞》周四(2月19日)報導旅居美國科羅拉多州格倫代爾市的3名日本人周三向東京地方裁判所控告《朝日新聞》誤報慰安婦問題,導致他們精神苦痛,要求《朝日新聞》報社賠償300萬日元(約2.5萬美元)和公開刊登向國內外道歉的謝罪廣告。
報導說,3名原告指責《朝日新聞》報道已故證人吉田清治所謂強徵慰安婦的偽證等,「形成國際社會錯誤輿論」,令格倫代爾市等美國城市裡設置了慰安婦像,讓旅居美國的日本人受到嫌惡,導致精神苦痛等。
《朝日新聞》報導說,還有2143人也持有相同主張,要求《朝日新聞》刊登謝罪廣告。報道也引述《朝日新聞》公關部發表的談話說,「如果接到訴訟狀,將作出該做的應對」。
這是日本社會去年以來圍繞慰安婦問題追究《朝日新聞》責任的延續,但也顯示追究《朝日新聞》的「火」燒到了司法層面。
事發經緯
去年8月5日和6日《朝日新聞》連日兩個版面刊登的二戰慰安婦問題特輯中,首次承認該報近30年來報道二戰期間日本政府涉及為日軍強徵20萬亞洲各國慰安婦等部分內容有誤,原因是為該報主張作證的主要證人吉田清治說謊。
《朝日新聞》認錯的結果極大動搖了日本政界和社會,尤其在近年日本社會右傾趨勢中,不僅原來就駁斥《朝日新聞》等左派傳媒、輿論對慰安婦問題見解的《產經新聞》、《讀賣新聞》等傳媒和輿論發起全面進攻,而且原來與《朝日新聞》立場接近的《每日新聞》、《東京新聞》、共同社等也紛紛或反戈、或劃清界限,令創刊136年的《朝日新聞》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至今。
政治形勢
政治上,不僅原來支持《朝日新聞》觀點的左派政客遭遇「滑鐵盧」,面臨「賣國賊」等指責四起,而且1992年自民黨政權時期的前內閣官房長官加藤紘一為日本政府參與強徵慰安婦問題發表道歉《談話》,隨後前首相宮澤喜一訪問韓國時也在首腦會談中謝罪的立場都被追究。
更大的焦點是1993年前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正式發表書面的道歉慰安婦問題的《談話》依據受動搖,以至於1995年執政的前社會黨首相村山富市在二戰結束50週年之際發表為二戰侵略歷史反省、道歉的《談話》也被質疑。
內外活動
原來就顯示有意修改《河野談話》和《村山談話》的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權和執政自民黨乘勢把慰安婦問題提交國會審議,同時日本政府開始向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要求修訂對二戰日軍慰安婦問題的定論。
但迄今為止聯合國的立場是,對慰安婦問題的定論並不只是依據《朝日新聞》的報導,拒絕修改。
美國等有關各國政府對日本政府的說明和要求也顯得不太關心。日本政府二戰期間有沒有涉及強徵慰安婦行為似乎並不能改變國際上對日軍強徵亞洲婦女充當慰安婦的定論,至於當時日軍慰安婦中的韓國婦女是否日本現在廣泛指的大部分是妓女,還是韓國社會相信前韓國慰安婦指證她們是被綁架的,至今也只限於日韓之間爭議。
對美國來說,日韓都是軍事同盟國,避免捲入日韓歷史紛爭可能是戰略上的明智舉措,不過日韓兩國社會中看來都存在希望通過「點火」,把火燒到引起國際關注的意向和動作。
(責編: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