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將「中國製造」崛起視為空前威脅,但美國既無法阻止美企赴華投資,也無法阻止美企「自願」以技術換取中國市場,更無從阻止日本和歐洲出口技術給中國,一再知其不可而為之,恐怕只會招來更多挫折而已。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選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在博鰲論壇表示「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同時宣布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4項開放新政,全球股市聞訊大漲,暫時緩和了美中貿易戰隱憂。
習表示將「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並承諾「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這顯然是對美國訴求的直接回應。另針對知識產權保護,也表示將「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川普隨即感謝習「在關稅和汽車壁壘上的友好講話」,以及「在智財權和技術轉讓問題上的開明」,美中貿易僵局已轉向良性對話。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卻認為,習近平演講並未降低美中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多數舉措以前早就宣布過。香港百家戰略智庫主席劉夢熊也認為,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早就做出一系列承諾,包括市場准入、消除關稅和貿易堡壘、尊重知識產權,但這些承諾大多沒有兌現,「關鍵是說得到、做得到」。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國並非無條件讓步,例如《人民日報》在習演講後就發表專文,表示「中國公布的新舉措,不適用那些違反世貿規則,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不但對美國率先發動貿易戰餘恨未消,也對美國可能的加碼反擊預留空間。
畢竟,美中貿易戰的根本原因,並不只是中國對美出超太多,或是中國市場進入障礙太高,更因為美國擔心中國科技的快速崛起,已經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空前威脅。去年4月30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特別301報告」,繼續將中國列入「優先觀察名單」,譴責「中國侵權行為普遍,包括竊取商業機密和網路盜版猖獗」、「對外國高科技業者進入市場,強制要求技術轉移,美企必須在中國開發或轉讓智慧財產給中國夥伴,而且必須在當地研發」、「假借安全可控標準,要求外企揭露智財資訊,進行產品審查」等等。今年3月23日,美國宣佈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500億美元關稅,即表示是「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尤其是強迫技術轉移和侵犯智財權的部分行動」。
美國將中國科技崛起視為國安威脅,關鍵是中國在2015年標舉「中國製造」,揚言將以30年時間,訴諸舉國之力,首先在2025年「縮小差距、重點突破」,從「製造大國」轉型為「製造強國」;然後在2035年「鞏固地位、提升層次」,達到德國和日本製造水平;最終在2045年「創新引領、實現跨越」,與美國並駕齊驅。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轉化為軍備升級、一帶一路、南海擴張,美國越來越倍感壓力。2017年12月18日,美國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度將中國和俄羅斯並列為「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俄挑戰美國實力、影響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安全和繁榮」,開始吹響全面反攻的美國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