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土壤劣化危機,全世界「飯碗」難保?!

2022-03-22 05:30

? 人氣

由於耕地和牧地的快速擴展,及一連串非永續性的經濟作為造成土壤劣化。此舉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大量消失,更嚴重衝擊到攸關人類生存的糧食安全。(資料照,盧逸峰攝)

由於耕地和牧地的快速擴展,及一連串非永續性的經濟作為造成土壤劣化。此舉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大量消失,更嚴重衝擊到攸關人類生存的糧食安全。(資料照,盧逸峰攝)

脆弱鈍化的糧食安全體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署長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去年(2021年)曾呼籲並點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只要捐出「60億美元就可以協助4200萬人避免死於饑荒」。對此,不論馬斯克是否真的依照計劃書,賣掉特斯拉股票捐款60億美元解決世界饑荒問題。今天的世界已經比1年前更加複雜和動盪不安,「糧食安全」正在快速螺旋式下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歐盟共同發布的《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全球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的人數​​,2021年是過去5年的最高點,有55個國家和地區,至少1.55億人口陷入危機,甚至面臨更為嚴重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等級。

全球疫情、氣候災害、能源短缺、突發性戰爭,以及區域性未解決的衝突,高度不確定性的經濟震盪,都充分暴露出全球糧食供應鏈的脆弱性。

全世界「飯碗」難保?!

2022年,由於新冠疫情疊加地緣政治衝突的動盪,小麥價格不斷飆漲,糧食危機呈現高度緊張。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表示,自2019年以來,累計屬於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幾乎成長了一倍,從1.35億人增加至2.76億人。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發基金等多家聯合國機構,在之前共同發布的《2021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全球2030年要實現「零饑餓」的目標,幾乎是策駑礪鈍,難上加難。聯合國糧食計畫署更提出警告,一場「迫在眉睫的災難」即將來臨,全球糧食危機瞬間演變成為懸在人類頭頂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土壤劣化暴露出糧食安全體系的軟肋

長期以來人類都專注在「地上」,卻鮮少對「地下」關注。地表上的全面開發擴張,不但破壞土壤的品質,更影響土壤涵養生物的能力。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報告指出,由於耕地和牧地的快速擴展,及一連串非永續性的經濟作為,都是造成土壤劣化的主要原因。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大量消失,對自然環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更嚴重衝擊到攸關人類生存的糧食安全。

蚯蚓消失 土壤劣化危機加劇

人類長期偏重提高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和殺蟲劑,造成土壤劣化,土壤肥力下降,破壞蚯蚓生存環境,進而導致蚯蚓的大量減少或滅絕。試問你是否留意過,土壤裡已經好久沒看到蚯蚓了!蚯蚓在土壤裡大有作為,蚯蚓透過進食泥土維持生命,吸收泥土顆粒中的有機質營養,多餘的泥土及營養排出後,成為糞土。糞土蘊含許多營養物質,如氮、礦物、鈣、氨等,成為提供植物吸收的營養,是土壤界裡的「生態系統工程師」。蚯蚓減少絕對不是好事,所以善待土壤蚯蚓歸田,還給土壤一個曾經美好的地下光景。

糧食安全防護網 從土壤出發

土壤為陸地上最大的碳貯存庫,當人類採用環境永續方式善待土壤,則土壤可以通過碳封存,和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而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盟友。我們腳下這不起眼的土壤,此刻正面臨著每年流失約240億公噸的危機。土地零劣化永續議題,必須倚賴各國積極作為,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承諾致力「對抗沙漠化、恢復劣化的土地和土壤,包括受沙漠化、乾旱和洪水影響的土地,並努力實現土地零劣化。」

身處台灣的我們或許還感受不到糧食匱乏的危機,但目前台灣糧食自給率僅為31.75%,逐年低下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和環境沒有分別,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一部分。結構性脆弱的糧食安全體系,迫使我們必須加快步伐側重規劃與行動,從善待土壤及永續作為出發,逐步建構糧食安全防護網。期待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2,「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這美麗願景能在2030年真正實現。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管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