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逾1個月,連帶讓台海局勢備受矚目,外交部近期報告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占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若中國對台發動攻擊,將付慘痛代價。對此,政大外交系兼任副教授賴岳謙於網路節目《頭條開講》中表示,台灣半導體仍在代工階段,看起來很強大,實際上很脆弱,台灣應該要知道自己的長處、短板在哪。
賴岳謙指出,目前台灣半導體仍在代工階段,儘管代工已非常特殊,具有不可或缺性,但若整個環節中有哪個地方被切斷,事實上還是很脆弱。現在台灣仍無法自行製造光刻機,是依靠美國保護,荷蘭再向台灣出口,而半導體的原料從日本進口,若美、日制裁台灣,光刻機和半導體原料就斷了。
賴岳謙提到,過去日本曾切斷對韓國的半導體原料供應,導致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受到重挫,因此台灣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長處、短板在哪裡,否則若遭遇與韓國相同的狀況時,台灣的殺手鐧為何?
美倡議組建IPEF 學者:政治目的明顯
針對美國倡議組建「印太經濟框架」(IPEF),賴岳謙分析,印太經濟框架很明顯是政治目的,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不同,美國成立IPEF的目的是要遏制中國發展,但如果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若美國要建立獨立的供應鏈系統,會有幾個已加入RCEP國家有興趣加入都是問題,尤其RCEP內多數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都比和美國更密切。
賴岳謙也舉例,美國提出IPEF後,韓國就表態不參與,是因為韓國對中國的貿易數字,相比和美國的貿易數字高出很多,若要加入IPEF一同圍堵中國,恐將傷害到韓國自身的利益,「以政治為目標的經濟框架,用的名稱很好,但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