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德語媒體:北京力挺莫斯科,歐洲必須犧牲經濟利益,調整對中國立場

2022-04-06 12:00

? 人氣

中俄關係,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中俄關係,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新蘇黎世報》認為,經濟政策和人權、安全政策不可分割,因此歐洲必須犧牲一些對華經濟利益來重新調整對華立場。《曼海姆晨報》更是指出,西方國家不應該再相信北京的言辭。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即便和中國也無法繼續照常做生意"為題,刊發評論指出,面對北京在烏克蘭危機中明顯站在莫斯科一邊的事實,歐洲必須做出恰當的反應,必要時應該犧牲一些自身經濟利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做出了強硬維護地緣政治利益、犧牲經濟利益的決定。對於北京而言,和俄羅斯結盟不會帶來太大的經濟收獲。中國和俄羅斯肩並肩,並非因為看重後者的礦產資源,而是像曾任瑞銀集團首席經濟師的中國問題專家馬格努斯所言:'目標是打造一個對專制者更為安全的世界。'為此,中國願意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不過,西方也同樣會面臨巨大經濟損失。"

經濟、安全、人權不可分割

文章接著指出,德國為首的歐洲以往和中國打交道,往往將經濟政策與安全政策、人權政策相互分離;而事實上,經濟、安全、人權不可分割。作者認為,不論是《歐中投資協議》,還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都應該被重新審視。

"更為重要的是,歐洲人必須承認,一個具有整體性的、始終由安全政策支撐的對華政策,很有可能伴隨著高昂的(經濟)代價。而且,這一代價產生於增長放緩、通脹走高的背景之中。"

"現在,在幾個歐盟大國之中,已經出現了'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呼聲。隨著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戰爭的震驚情緒減退,這種呼聲必然會得到更多的人應和。"

"當然,目前沒有人再繼續呼籲對中國'以貿易促轉變'。但是,在歐洲,僅以經濟視角來看待對華關系的議會外游說團體有著非常強大的勢力。"

"不論怎樣,(歐洲)對華政策都將會在相互對立的不同利益之間走鋼絲。歐盟亟需一套妥善構思的安全政策方針。與此同時,盡管世界又在開始新一輪的拉幫結派,我們依然要牢記一點:在氣候變化等全人類議題上,必須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和中國經濟高度嵌合的歐洲,一旦調整對華政策必然面臨經濟損失

西方國家不應該再相信北京的言辭

《曼海姆晨報》以"決不向獨裁者妥協"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西方國家不應該再相信北京的言辭。

"我們正在承受過去幾十年無知的後果。俄羅斯和中國就是獨裁國家。普京也好,習近平也好,他們從來就沒打算過讓他們的國家真正民主化。他們想要的是權力、是控制。人權、新聞自由、司法獨立根本不入他們的法眼。我們西方人卻一直期盼他們總有一天會這麼做。'以貿易促轉變'主宰了西方和這兩個流氓國家打交道的方式。西方希望,經濟開放能夠自動導致政治開放和社會開放。然而,中國人卻利用機會拓展其地緣戰略影響力。"

作者隨後盤點了北京利用"一帶一路"打造一套服務於中國利益的全球基礎設施、中資企業大肆收購歐洲企業來實現其"中國制造2025"之科技強國目標、不費一槍一彈就消解掉了香港的自由。文章接著寫道:

"俄羅斯的政治與歐洲價值觀過去不兼容,現在也不兼容。中國政治同樣如此。普京入侵烏克蘭是一個警訊,我們必須在對華關系上轉變思維。"

"西方和中國仍會繼續對話,雙方的經濟關聯實在太緊密,不可能快速脫鉤。但是西方經濟界必須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西方政界也必須學會開穿中國皮影戲背後的把戲。"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