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水清木華66載

2022-04-10 05:40

? 人氣

清華大學為校友、已故將軍孫立人豎立銅像。(取自國立清華大學網站)

清華大學為校友、已故將軍孫立人豎立銅像。(取自國立清華大學網站)

猶記往日在校時光,非但用功不足還時常從課堂消失,這不是值得嘉許的年少輕狂,校園內遍植的綠樹與3個湖畔加上荷花池就提供自己許多可以發呆的好地方,只可惜沒佳人在旁,空有美景只能徒呼負負,用水清木華形容吾校再恰當不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說清華大學並非軍事學府上世紀卻誕生出許多優秀軍人,之前新聞學校與國防部合作提供成為職業軍人另一途徑,為國防部此舉致上高度敬意,在相對來源單一的軍官團中要引進與群體不同的黑羊(black sheep)並非容易做出的決定!個人尋思可能連軍方系統內也未必完全認同,原因很簡單,相同養成教育容易塑造相同的環境文化易於溝通與管理,但清華校風與軍事院校的要求並不完全相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即與陸軍官校「親愛精誠」在精神上就全然不同!

從軍報國無論出身

不才忝為校友,每每看到學長姐與學弟妹諸般成就,心嚮往之卻也惜力有未逮,在眾多校友於不同領域的傑出表現中,孫立人將軍無疑是在軍界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抗戰將領中傑出表現少有出其右者。此非國家對其東方隆美爾的自吹自擂,而是由美國羅斯福總統頒發之豐功勳章,與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之大英帝國司令勳章中可見其戰功深受世人肯定。其雕像在母校被樹立與國軍合作之育才計畫,更可見學校培育國防棟樑企圖心。

此外2有兩位同為學長的英烈也請母校紀念其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一位是齊學啟將軍,他與孫立人將軍同為土木系1923級同學,特別的是兩人不僅清華同窗並同樣先後至美國軍事院校修習軍事,回國後更與孫的軍旅生涯亦步亦趨,而同在稅警總團於淞滬血戰,任新38師長揚威緬甸時齊將軍也時任副師長。

孫立人(圖/維基百科)
孫立人(資料照,維基百科)

之所以相關事跡不為人所知是因新38師於仁安羌大捷後,率領殘部及沿途收容傷兵時突遇日軍襲擊中彈,被俘後始終不屈而在抗戰勝利前夕於仰光監獄因傷重不治殉國,其光芒如同文天祥之坦然受死而應於名人堂流芳 !另一位是土木系的沈崇誨烈士,依時序推斷應為土木系1932級,最英勇的事跡就是所駕戰機為日艦擊傷,自知無法返航即以肉身撞艦殉國,電影《無問西東》主角沈光耀原型就出自沈崇誨事蹟,他以年輕的生命詮釋了中央航校訓詞「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同樣不應遺珠於名人堂。

計畫誠可貴前途價更高

必須肯定國防部多年來增加年輕人報國途徑的努力,但其看重的仍是日後留在軍界的前途,如果始終因養成教育血統不夠純正的玻璃天花板限制其發展,終究會使該計劃美意落空!人才即使如何優秀最後仍要面對決定生涯規劃的選擇。筆者擔任義務役預官時長官非常樂見下屬是四年制官預,因為時間一到自動退伍不但不會影響正期軍官升遷管道,又能解基層連隊排級幹部不足之旱象。但這些同儕也非呆子,人往高處爬的企圖心盡皆有之自知更進一步機會受限,無法成為長期人生規劃下當然難以盡心投入,很多同儕都退伍前一年就完全躺平,想盡辦法躲工作而不願積極面對任務。希望這種用過就丟的心態不會出現在本案訓練出的優秀幹部,用心在本將星計畫養成教育同時,更要許他們沒有障礙的公平機會!

孫立人將軍在軍界的遭遇就是值得謹記的教訓,有關杜聿明與孫立人將帥不合的歷史爭議頗多至今都未蓋棺論定,兩人分別代表黃埔系主流與非國內軍事院校孕育出的優秀將領,在緬甸戰場與東北戰局方向的齟齬可由管理角度思考,因為這也是不分古今中外,非主流軍官與主流尚存的管理難題,往日蔣介石曾處理但未果最終是國民黨失去江山並造成軍事系統的血統單一的缺憾!相同問題在軍官來源廣的美軍照樣發生,類似狀況也出現在西點軍校與維吉尼亞軍校畢業,與各大學預備軍官團(ROTC)訓練出來軍官,只不過因其多管道軍官養成系統行之有年,非軍校畢業晉升校級以上軍職的機會遠較國軍多而未被突顯,今有截然不同軍官養成系統加入國軍,孫將軍往日軍旅生涯中的前例豈可不慎乎?

*作者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及紐約佩斯大學MBA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