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近日接連破百例,而新變種Omicron病毒輕症化的趨勢也掀起關於「與病毒共存」抑或「清零」的爭論。對此,前外交官介文汲分析,台灣的防疫基礎相對歐美國家來說好上很多的,應該趁現在將成本投入在清零上,而不是對於未來可能的感染與死亡孤注一擲。
介文汲在政論節目《每日必看》中提到,台灣的防疫基礎條件和歐美國家不同,歐美國家一開始就沒做好防疫,之後不會也不能清零,但台灣前期基礎打得很好。他認為現在投入資源去盡可能清零,成本絕對小於之後與病毒共存的開銷。
主持人指出,中央政府以台灣人口數估計,若與病毒共存,感染人數可能落在200萬到600萬,死亡人數低則3000,高則達21000人。 介文汲直言,成本幾乎是難以估計,光200萬到600萬的感染人數,就是不小的負擔。他認為以目前約每日300個的感染數來看,和疫情失控的國家一天就有上萬人感染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
介文汲認為,能否真的清零是一回事,但至少要做,趁現在還可以壓低感染人數,就不要放著讓疫情繼續延燒。應該將普篩的成本投資下去,掌控疫情,以避免像之前日本、韓國那樣,每天都有3萬人確診,到那時候就沒辦法控制了。
另外, 介文汲分享中國的防疫觀點表示,若不清零,可能讓老弱族群受到嚴重傷害,假設控制到一個階段,在病毒不斷變異的情況下,重症和死亡率都逐漸下降,再來考慮是否與病毒共存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