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ACIP專家、台大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認為,台灣因防疫鬆綁慢,疫情陣痛期也將拉長,預估到9月才能轉變為低度流行,同時呼籲政府正視5到11歲兒童打疫苗重要性。
昨天本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高達744例,創下COVID-19疫情以來單日新高紀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坦言,隨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確診數恐突破萬例,疫情何時能夠趨緩,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小組(ACIP)召集人、台大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根據國外經驗,防疫措施一旦放寬,每天新增的確診病例都多達上萬例,染疫曲線陡然上升後會再於短時間內下降。
大規模轉為低度流行鎮痛期長
李秉穎說,台灣近來防疫措施雖持續鬆綁,但是分階段式一步步鬆綁,不是像國外一口氣通通解封,因此染疫人數攀升速度較慢,但同理,下降的速度也會比較慢,預估台灣大約還須4到5個月陣痛期,才能從大規模的社區流行轉變為低度流行。
他認為,正因台灣陣痛期可能較國外長,目前也應思考是否放鬆醫療人員的隔離措施,按照現行規定,曾密切接觸確診者的醫護須隔離10天,未來確診者一多,恐有大量醫護因接觸確診者被隔離,增加醫療量能不足風險。
長者、幼童疫苗接種率偏低
李秉穎也點出台灣防疫的2大弱點,一是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老人家若沒打疫苗,染疫後容易併發重症;二是5歲到11歲孩童還沒有疫苗可打,一旦孩子染疫、停課,家長勢必得請假照顧,增加社會成本,也擔心兒童染疫後若併發重症、死亡,將是一大問題,呼籲食藥署加速輝瑞BNT疫苗、莫德納疫苗兒童劑型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讓孩子儘早有疫苗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