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今(3)日公布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1.5個百分點至56.3%,雖然連續22個月高於50%榮枯線維持擴張態勢,但整體指數已經連2個月下滑,觀察其中細項指標及對未來六個月展望,也透露業者一改過去樂觀態度,信心明顯動搖。
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最具領先意味的「新增訂單」指數下跌4.7個百分點至47.7%,此為2020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生產」指數也從前一個月的55.2%大幅下滑至50.2%,距離緊縮只有一步之遙。兩大重要指標同步重挫,是4月PMI擴張速度趨緩的主因。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儘管PMI六大產業全數回報擴張,但歷經俄烏戰爭、中國上海及昆山封控後,使得製造業廠商氛圍明顯轉變,部分經理人憂心地緣政治因素推升原物料價格致使成本攀升,以及中國封控政策對於供給、需求造成衝擊,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暴跌8.0個百分點至52.9%,寫下2020年8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業者只能寄望第4季迎來「報復性消費」。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強調,PMI是綜合性指標,重視的是「趨勢」,目前指數已經連續2個月下滑,往年4月是步入拉貨的重要性季節,今年整體走勢卻是往下,最近需求減緩的問題逐漸浮現,客戶存貨連續4個月過高。
此外,製造業權重最大的電子暨光學產業,新增訂單指數連續22個月擴張,是自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長擴張期,但時序邁入傳統旺季的第2季,新增訂單指數卻重挫10.1個百分點至52.5%,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也大跌9.3個百分點至52.5%。
上海封城壓垮最後一根稻草
陳馨蕙指出,電子業歷經史上最長PMI擴張期,台灣在過去兩年是少數沒有受到斷鏈影響的經濟體,如今訂單滿手的廠商還是很強勢,要求客戶不能取消、不能更改訂單,但越接近中下游、消費端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陳馨蕙說,廠商具有「追漲不追跌」的特性,去年瘋狂追價、搶貨,但現在油價漲到100美元以上的水準,口袋夠深的人才能追,就算去年收了很多單,出口物流還是塞在那邊,後續如何配置、管理,考驗廠商能耐。
她表示,這一波原物料價格從俄烏戰爭開始飆漲,但不像去年步步攀升,而是一夕之間漲跌波動劇烈,不確定因素更高,對於業者來說會有風險,只好轉趨保守觀望,目前看不到以往第2季的備料盛況。
「上海封城壓垮最後一根稻草!」陳馨蕙說,直到現在還有業者反映,去年出的貨,現在雖然到了美國港口,但還進不去內陸,中國封控又讓供應鏈問題更加惡化,大家看不清後勢,最好的做法就是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