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覆蓋持續擴大,導致國內PCR篩檢量能負荷加重,部分輿論主張應開放「快篩取代PCR」緩解。對此,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今(3)日分析,台灣開放快篩取代PCR時機,「應該就是隔離天數縮到不能再短時,偽陽性錯誤隔離代價降到最低,就會放行了。」
針對高峰期PCR篩檢量能應準備多少,姜冠宇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以韓國、星加坡為例,韓國2月初改成「快篩陽才能PCR」,但篩檢量不減反增,韓國3月中每百萬人超過7000人感染、迎來高峰,此時單日PCR篩檢量最高達到「17.04人次篩檢/每1000人」,若以一樣標準推算台灣2300萬人口需要的能量,要有單日能約39萬人次的篩檢量,「都先快篩陽再PCR了,真是驚人。」
而新加坡2月下旬單日確診高峰,達到每百萬超過3000人感染,姜冠宇指出新加坡2月中旬PCR篩檢量最高來到「51.21人次篩檢/每1000人」,投入甚至高於韓國,然而最後量能依舊不堪負荷,自此實施快篩取代PCR,此後篩檢量才大幅下降,韓國也是4月21日起快篩取代PCR,而隨著疫情覆蓋擴大後逐漸降溫,如今篩檢量來到「5人次篩檢/每1000人」上下,甚至更低了。
姜冠宇分析,即便韓、星2國都以快篩取代PCR確診,但PCR仍有一定重要性,因為這是為有特殊危險因子者取得抗病毒藥物的依據,「而至於快篩取代PCR何時實施,按照指揮中心說法,應該就是隔離天數縮到不能再短時,偽陽性錯誤隔離代價降到最低,就會放行了。」
疫情高峰北市單日需2.5萬篩檢量 目前仍有倍數差距
至於台灣高峰期需要多少PCR篩檢量?他分析,當韓、星國PCR篩檢陽性率10至20%,都是負擔到「1萬人次/每100萬人」以上的量能,這是假設最慘狀態的預估,先不論台灣實際狀況或許可以打個幾折,若採「1萬人次/每100萬人」量能,相當於全台單日23萬人次、北市單日2萬5000人次的篩檢量能。
姜冠宇提到,目前北市公家PCR篩檢站一天提供600名採檢量,7家篩檢站共4200人次的篩檢量能,儘管一定還有額外的篩檢量能,「但是總感覺好像還不太夠。」他建議,「我們就最高峰,用南韓經驗的至少一半,來應戰吧。我想台灣再怎樣,都不會像南韓彗星撞地球這麼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