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知名網路企業的裁員消息,主流媒體卻少有報導。企業也隻字不提裁員二字,只以「正常盤點優化」、「末尾淘汰」和「去肥增瘦」等詞彙來美化。先前大舉裁員的阿里巴巴還稱其為「向社會輸送人才」,而京東則率先使用「畢業」一詞來形容被解僱的員工,受到許多公司仿效。
一名曾任職於深圳的科技大廠、但因工作因素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美國之音,她的朋友圈中近期熱烈討論的焦點便是各公司花樣百出的裁員手段,包括,祝福被解僱的員工「畢業快樂」,或無預警地召開溝通會,除告知員工的工作「旅程」告一段落,還於會中分發所謂的「畢業」須知,也就是離職的相關證明。
在這一波網路大廠的裁員潮中,究竟有多少人失去工作?目前並無確切的統計數字。但中國網信辦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中旬間,騰訊、阿里巴巴、京東跟字節跳動等12家中國網路企業的總離職人數約近22萬人,總招聘人數則近30萬人,其中11家企業的招聘人數高於離職人數,淨增用工超過七萬人。
對此,浙江大學研究員盤和林告訴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屬下的《環球時報》:「選擇裁員而非降薪,意味著網路公司經營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在業務擴張,尤其是多元化方面,網路公司正在收縮。」
該報導稱,中國網路企業裁員主要是呼應官方的反壟斷監管,聚焦主業,適度收縮業務範圍以遏制資本過度擴張,同時進入新的領域,以發展為更加成熟的企業。報導還強調,部分企業的裁員並未設定網路流傳的35歲「年齡門坎」,反而拔擢更多35歲以上的資深員工。
招聘網站數據凸顯失業人口增加
但基層的實際感受卻和官媒報導大相迳庭。這位不願具名的前深圳科技業員工說,她聽到有一些步入中年的老員工被無預警解僱,非常錯愕,他們之中,有人背負著龐大的房貸壓力,因此被解僱後,還瞞著家人,或者每天趕赴圖書館,名義上說是出門上班,但其實就是在找工作。
而官媒「招聘多於離職」的說法,也不符合民間的統計數據。中國科技招聘網站「拉勾網」(Lagou)的數據顯示,2022年3月有276萬名科技從業人員在其平台上標記為「離職」,較2021年12月增加26萬人。該招聘網站的報告稱,失業人口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等各大城市。
針對此波裁員潮,位於台北、長期關注中國政經發展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總結三大主因。他說,官方的反壟斷監管先是限縮了科技業持續擴張的能力;其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大企業推出「共同富裕」運動,又扣住了企業的資金;最後官方祭出併購禁令再次扼殺中國網路企業家攻城略地的企圖心。謝金河認為,官方整頓是中國網路企業增長放緩的元兇,進而衝擊到企業對人力需求的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