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思古,豈能不變,因為食古不化,就跟風不上,顯得落在人後,便貽笑大方了。開阜以來的香港,脫離英國回歸中國之後,才真正在屬於自己的路上,尋找適合香港人、香港風、香港味的港土風格。
這樣的港風、港味、港格,正是我們一直在觀察香港到底是怎麼變的,這是一個既嚴肅又奇特的議題,本文著重在探討香港是如何變的?他的變化是如何存在著香港的味道,也是如何釋出香港的特殊風味,但卻在變化當中,如何走出香港的幻化意味,這是曾經因為蹉跎與怠慢,而讓香港的民主氛圍較晚發起,卻在2003年一場「七.一大遊行」,100多萬人走出香港真正的民主想望所在,鋪陳了香港獨特的民主道路。這是很值得思索與探究的香港民主味道。
而2022年5月8日,北京欽定的前律政司司長李家超,即將篤定當選香港第6任特首(同額參選)。由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再到李家超即將當選特首,這些事態的發展,已經或即將告訴我們,到底香港是怎麼變的,本文將從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等三個面向,來解讀分析香港是怎麼變的?
一、政治上。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迄今25年,這些年當中,可說是香港有史以來,發生最多政治活動的年代。而這些令人刻骨銘心的政、社運動,對香港而言,正是開啟香港社會變化與文化融合的首要之務。它帶動了香港從所謂一個經濟的動物,走向政治參與的動物,這個變化是很大的、很深刻的、很前瞻的。
也許世人只看到香港政運與社運的平凡表現,是一個脆弱與不夠成熟的民主態度和動作,但是我們深入參與或翻查香港民運活動與資料,即可知道,香港脆弱與欠熟的民主過程,總是香港人的民主初心,意味著香港的政治改變已經投下震撼彈,當他爆破之後,散發開來的民主態度就是立法會議員、特首雙普選的想望。
2003年的一場「七.一大遊行」,100多萬人走出香港真正的民主想望所在,對23條立法的反對發出震天價響的抗議之聲,這是很值得思索與探究的香港民主過程。也是香港政治上改變的初始,這一石破天驚的動作,讓港府招架不住,也讓北京想像不到,原來港人不只是想賺錢就好,更想要把自己的權利與政治畫上等號,讓北京知道港人已經了解參與政治是人民的權益,不是美英來攪局或是台北在隔空指導即可搞出像樣地民主香港稱號。而是香港自己的民主是要自己爭取的,不是假手他人即可得到香港的民主獨特之路。
二、經濟上。97之前,香港號稱「經濟動物」,港人幾乎以將經濟搞好為己任,整個社會情境也是以促進經濟繁榮為職志。然而在經濟活絡上,香港自港英時期就以經濟暢旺知名,國際間許多金融中心都設在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轉運站,香港經濟繁榮自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