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嘉觀點:「新台灣模式」─確診醫護照顧確診病人?

2022-05-11 06:30

? 人氣

指揮中心遲不開放「快篩陽當作確診」,一大堆快篩陽的人,可能有症狀擔心發展成中重症、或無症狀但因請假、保險需求,也是跑到大醫院作PCR檢測,造成大醫院無謂的醫療負擔。(資料照,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遲不開放「快篩陽當作確診」,一大堆快篩陽的人,可能有症狀擔心發展成中重症、或無症狀但因請假、保險需求,也是跑到大醫院作PCR檢測,造成大醫院無謂的醫療負擔。(資料照,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疫情嚴峻,目前每天數以萬計確診者出現,不僅還未到頂,而且連陳時中都承認有黑數存在。在大量的確診者分母下,即使中重症分子很小,但累積起來的個案數仍不少,這些個案全部跑到大醫院就醫,繼續下去,在確診頂峰到達之前,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可能就已經都倒了。因為,對一般知道自己快篩陽性或已確診的民眾而言,根本無法判斷自己會不會發展成中重症。所以,一定有一大群輕症者也會到大醫院求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再加上,指揮中心遲不開放「快篩陽當作確診」,一大堆快篩陽的人,可能有症狀擔心發展成中重症、或無症狀但因請假、保險需求,也是跑到大醫院作PCR檢測,造成大醫院無謂的醫療負擔。

請蔡英文、陳時中聽清楚:上述都是醫療人員「多出來的」工作量!這些大醫院、醫療人員不是過去都吃飽沒事幹,只等著現在照顧COVID-19的病人。原來的病人要去哪裡就醫?由誰照顧?醫院「降載、降載」,說得容易,空間清出來,不同專科醫護人力如何短期快速上線?更何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北北基桃四市,有五百床以上的醫院須開設三成專責病房,而且三天內完成。這充其量,只是讓陳時中每天在記者會,可以吹噓說「我們還有多少空床,醫療量能足夠」罷了!真是「中央說X話,地方忙翻天」。

20220430-救護車,防疫人員,醫護人員。(顏麟宇攝)
疫情升溫,前線醫護人員吃緊。(顏麟宇攝)

病房清出來,人力呢?指揮中心另一道命令:「如果召回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力不足,經過醫療網區指揮官同意,當事人也同意,就可召回確診醫護返回工作」。「讓確診醫護人員照顧確診病人」,原來這就是「新台灣模式」!

上面根本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即使大醫院都降載,清出三成病房做專責病房,醫護人員全部抱病上班,如果確診人數直線上升,民眾要求PCR檢測需求未妥善處理,確診民眾就醫方式未改變,就算最後大醫院全部變成「專責醫院」恐怕也不夠。

解決之道

蔡政府不要再每天「五漢廢言」了,趕快做幾件事:一、購足疫苗,讓想打的民眾都可以打到,提升高齡者的疫苗涵蓋率。二、盡快提供便宜、足量的快篩劑,讓人民、公司、團體,有機會自行管控,儘早找出確診者,自行隔離休息幾天,降低無症狀者繼續傳播病毒的機會。三、備妥足夠的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給所有的醫療院所,依中研院院士郭沛恩的建議:陽性即給藥;或交由醫師專業判斷給不給藥,以減少重症及住院率。請中央不要再限制給藥條件(我們什麼時候,醫師給病人藥物治療,要由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行政官員控制)。四、快篩陽性即當作確診,要民眾把它當作一個傳染力比較強的流感來處理,快篩陽可至診所就醫,由診所醫師再以快篩劑確認一次,陽性則可開立診斷書(隔離、請假或請領保險),並由醫師判斷給不給藥或給何種藥。五、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者、或基層診所轉診者,再至大醫院就醫。

如果指揮中心該做的不做(備足疫苗、快篩劑、抗病毒藥物),不該限制的一直限制(限制人民買快篩劑、限制醫師開立抗病毒藥),不該放寬的一直放寬(要求確診醫護也上班),那可真是令人無語問蒼天了!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