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全球通膨飆升之際,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

2022-05-10 10:35

? 人氣

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一位官員去年12月曾表示,中國的小麥庫存可以滿足一年半的需求。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稱,去年年底時,中國大米儲備量能夠滿足103%的年度需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經濟學家Isabella Weber說,中國還可以號召國有企業和國家儲備體系發揮平抑價格的作用,消化部分進口必需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不是直接轉嫁給消費者。例如,當油價過高時,預計中國的煉油企業會自行消化價格上漲的部分影響,這相當於是對車主提供了汽油補貼。(日本的低通膨率可能同樣是由於企業不願意將批發價格的上漲轉嫁給客戶)。

「中國政府特別在意價格穩定。」Weber說:「對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重要性有很強的意識。」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Chad Bown表示,中國還利用貿易政策來管控價格。去年,中國限制了國產鋼鐵產品出口,並提高了出口稅,以抑制國內鋼鐵產品價格的飆升。2022年3月,中國鋼鐵產品的價格比開始實施出口限制的2021年5月下降12%。

隨著時間推移,所有這些舉措的成本都會增加。中國政府必須花錢來維持各類物資的儲備。對車主的補貼會削弱國有煉油企業的盈利能力。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可能導致與其他國家的衝突。

但中國的歷史教訓給了政府一個強大的動力,必須避免物價飆漲破壞穩定。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的通膨失控削弱了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為中共上台創造了條件。一些學者說,1988年中國消費通膨躍升至18.8%,這對抗議活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的抗議活動最終導致了次年天安門廣場的血腥鎮壓。

自那以來,中國的通貨膨脹一直相對溫和。中國通膨率上一次見頂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當時的經濟刺激計劃推高了資產價格,通膨率攀升至5.9%。官方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21年,中國通膨率平均只有2.6%。

中國的通膨保持溫和也得益於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豬肉是許多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主菜,豬肉價格在中國CPI中占較大權重,2018年一場非洲豬瘟導致大量生豬死亡、豬肉價格飆升,之後隨著生豬存欄量重建,中國的豬肉價格在2021年下跌了30%。

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果通膨成為一種全球普遍現象,那麼中國管控物價的策略能否長期維持下去。

最近,上海的封控導致數千萬人被禁足在家,這讓人們得以一窺中國通膨一旦飆升可能是什麼樣子。封控帶來了物流瓶頸,卡車司機向上海運送貨物難上加難。許多上海居民在社交媒體上抱怨說,上海的蔬菜和其他食品的價格因此上漲了一倍,甚至更多。

還有一個風險是,其他國家可能效仿中國採取保護主義。印尼最近對棕櫚油實施了出口禁令,這可能會對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造成打擊。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家庭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消費疲軟仍將抑制通膨。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