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全球通膨飆升之際,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

2022-05-10 10:35

? 人氣

2022年5月3日,北京街頭的「平等」標語。(美聯社)

2022年5月3日,北京街頭的「平等」標語。(美聯社)

在世界各地通膨飆升的情況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則將通膨維持在較低水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僅上升1.5%。中國2021年CPI比上年上升0.9%。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3月份CPI同比上升8.5%,2021上升7.5%,為1982年以來最大升幅。歐元區4月份的CPI同比升幅創出7.5%的歷史新高。世界銀行(World Bank)表示,2021年,在109個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中,約有71%出現了5%或更高幅度的通膨,達到2020年底的兩倍。

雖然市場預計本周公布的新數據會顯示中國的通膨小幅上升,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膨不會超過政府設定的3%左右的2022年全年目標。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目前的消費需求極其疲軟,而消費是推高美國通膨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通膨率低也是因為政府採取了大力度的措施,包括價格管控和貿易保護行為,以防止輸入性通膨傳導給消費者。 分析師稱,雖然短期來看這些舉措對中國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有長期成本,而且在市場化程度更高的經濟體中難以複製。

與美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受需求引發的通膨影響較小,因為中國更多的是依靠投資而非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但眼下,消費的影響力甚至低於正常水平。疫情期間,中國政府提供的刺激措施遠遠少於美國,導致家庭可供支出的多餘現金較少。在有關部門對科技和房地產行業發起監管整頓,以及部分城市的活動因疫情相關封鎖舉措而停擺後,整體經濟數月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研究公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Leland Miller表示,中國的消費表現近來一直疲軟,目前仍然不振,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也將如此。

由於從國外購買大量石油、天然氣和糧食,中國仍須應對輸入型通膨,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因素造成的供應衝擊下,這些商品的價格已大幅上漲。

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去年10月飆升13.5%,創近26年來最快升速,不過今年3月該指標同比增幅回落至8.3%。PPI是一項生產者價格通膨指標,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製造商為進口原材料支付的價格。

不過,中國有龐大的大宗商品戰略儲備,可以用來抵禦價格壓力。

去年夏天,中國相關部門開始從國家儲備中釋放銅和鋁等金屬。此外還釋放了大豆、大米和小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