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概念需要先正確了解。一般人討論人民幣的時候,傾向將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三個相關但截然有別的層面混為一談:
● 開放的資本帳:指一國對資金進出的限制。一個開放的資本帳對跨國資金流動的限制會達到最小,表示國內貨幣可以按市場匯率自由兌換成外國貨幣〈反之亦然〉。
● 國際化:指一種貨幣用於跨國貿易和金融交易的計價與結算,也就是作為國際記帳單位和交易媒介。
● 準備貨幣:中央銀行是否持有以該貨幣計價的資產,以防範國際收支帳危機。
一種貨幣可以兌換與在國際使用是不同的概念,而且這兩個概念並不一定會同時發生。
人民幣是很好的例子,因為即使中國繼續限制資金流動,它在國際交易的使用卻日益增多。
當然也有很多國家完全開放資本帳,但全球市場並沒有廣泛接受它們的貨幣。
此外,完全開放的資本帳不見得表示會有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浮動匯率。例如香港有開放的資本帳,但是透過聯繫匯率的安排,港幣實際上是盯住美元。
開放的資本帳、國際化和浮動匯率是一個貨幣成為準備貨幣的必要條件。這裡先談中國在這三方面已經有多大的進展。
開放的資本帳
名義上,中國對於資金自由跨國流動的限制仍然頗多。這些年來,對於資金進出的許多限制已經放寬,部分原因是為了鼓勵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使用。大多數情況中,這些限制不如從前那麼嚴格,但也並非完全廢除。
近年來,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和機構投資人〈包括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的資金外流,以沖銷來自貿易順差和資金流入而引起的升值壓力。雖然仍有許多限制存在,資金流入的管制也在逐步放寬。一國政府總是會歡迎外國直接投資,而中國現在開始選擇性的允許外國投資人經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畫〈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更廣泛地投資中國的股票和債券市場。
除了資本帳限制程度,要評估一個經濟體的金融開放程度,另一個方法是檢視外國資產和負債總額。中國的外部總部位成長迅速,短短五年成長約三倍,二○一二年達八兆五千億美元以上。這個數字超過其他重要新興市場的外部總部位,也超越瑞士,但低於其他主要準備貨幣經濟體。一個更適合衡量經濟規模相對於金融開放程度的指標是中國總外部資產與負債合計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一○○%。從這個數字來看,中國的金融開放程度事實上落後所有準備貨幣經濟體,但超越大多數新興市場。
簡言之,中國制定廣泛的資本管制機制,但選擇性且審慎地捨棄這些管制。解除管制的部分結果是資本帳愈來愈開放,但絕不允許資金如準備貨幣般自由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