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日本東京記者會上,對於「美國是否會以軍事介入方式防衛台灣」給出肯定答案。對此,美國知名學者任雪麗表示,她不認為華府政策有改變,但中國可能以「美國企圖阻止中國崛起」做為侵略台灣理由。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和史丹佛大學研究員祁凱立均稱,拜登發言可能讓局勢變得複雜,兩岸不確定性升高。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26日舉辦有關台灣願景與挑戰的研討會,與會的卜睿哲(Richard C. Bush)直言,拜登(Joe Biden)可能忽略「空頭支票」問題,並以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為例,表示當時的台灣政府太有信心,所做的特定行為導致局勢變得複雜。
卜睿哲指出,對於美國國會制定的《台灣關係法》,時任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希望保有軍售、協防承諾等總統職權,不過當時國會也認為,《台灣關係法》第3條的用字已比預期的強硬,而拜登可能深信該條文的強度。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則認為,拜登的發言可能增加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
祁凱立表示,拜登並非唯一說過要協防台灣的美國總統,2001年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也有類似發言。任雪麗說,美國政策的精神(spirit)可透過多種方式表達,有的很正式、詳細且明確,像是照本宣科,但有的是直接說出此精神,而拜登發言屬於後者,「我不認為這是美國政策有所轉變」。
台灣選民要求:兩岸互動不統不獨
談及台灣2022、2024年分別舉行地方選舉、總統及國會大選,任雪麗稱,地方選舉主要還是聚焦能源、環保、居住問題等國內議題,但在總統大選,民眾會看候選人是否具備處理兩岸關係,同時確保不統不獨方向,因為絕大多數台灣人選擇維持現狀,即不想成為中國一部分,也不想讓台灣有新的獨立模式。
任雪麗指出,台灣內部主要有2種論述,民進黨的表述是台灣在「中華民國台灣」的框架下,已是獨立狀態,而確保台灣安全是優先要務,因此會自我約束,讓發生衝突的機率降至最低,同時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反觀中國國民黨則認為,多與中國互動才能確保台灣安全,「像是和中國領導階層牢牢綁在一起的概念,降低中國領導階層可能做出損害台灣的決定」。
任雪麗也強調,總統大選就是看候選人是否讓民眾信任擁有這些能力。由於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和「台灣」各有所好,她認為「中華民國台灣」很有意義,且不同於英文的「台灣」有加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