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郭岱君指出,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蔣介石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南京和淞滬慘敗之後,死了幾十萬國軍,蔣介石沒有氣餒,毅然挑起重擔。經過中央軍和地方軍的統合,在徐州戰役和武漢戰役的情況就比較好,武漢會戰是打得最漂亮。打武漢時是百萬國軍,把日軍拖住5個月,展開民族大遷徒,把同胞從沿海城市運到重慶和昆明。
日本遭美禁運石油 快速進軍南洋引爆太平洋戰爭
至於為何日本掀起太平洋戰爭?郭岱君指出,日本在中國大西南已被拖住,真想要的是馬來西亞和印尼,因為東南亞有豐富的石油。二是透過太平洋,遇到珍珠港和菲律賓都是美軍的,美國當時採取「門羅主義」(孤立主義)。美國跟日本說「不要去動南洋,否則禁運石油」,日軍動了越南,致使英國和美國警覺,而日本最怕禁運石油。
郭岱君指出,日本陸軍只想戰到底,海軍則只頂多撐2年。美國向日本提出2個條件:一是不要在東南亞用兵,二是退出中國戰場。日本內部開會,陸軍寸土不讓,如果陸軍撤退,如何向數十萬在中國戰死的英魂交待?美日和談沒有結果,於是1941年8月對日本禁運石油,日本只能轉而從南洋尋找石油。
日本心知肚明,發動太平洋戰爭幾無勝算可言。郭岱君舉例,像1941年海軍總長永野修身向天皇指出,「不戰,日本必敗;戰,或有一線生機。要戰,就要先發制人,占得先機。」另外,策劃珍珠港偷襲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也寫了私函給日本海軍總參謀總長,指「此戰真可謂我皇國興亡之所在,亦可說是一賭國運之戰爭…帝國就必須以全民必死之心,去爭取萬分無一的生機。」
日本決定採取絕處逢生的策略。郭岱君指出,日本決定快速進軍南洋,拿下石油等資源,以為就有籌碼。日本同時偷襲珍珠港、菲律賓,以為3個月內拿下東南亞,就有了籌碼。但日本此舉把美國惹火了,美國加入二次大戰,迫使日軍皆連敗退,直至宣告投降。
郭岱君指出,如果美軍沒有介入二戰,丟了2顆原子彈使得日本投降,中國戰場可能會拖更久,但不容否認地,蔣介石的大戰略有相當功勞,日本在中國戰場被拖住,中國改變了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