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權者的同理心在哪裡?

2022-06-05 06:10

? 人氣

藝人郭彥均因在臉書分享醫護朋友敘述「小孩越來越慘」、「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引發爭議。(資料照,取自臉書)

藝人郭彥均因在臉書分享醫護朋友敘述「小孩越來越慘」、「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引發爭議。(資料照,取自臉書)

藝人郭彥均近期最後一篇臉書發文停在5月27日,內文解釋引發爭議的圖文內容,並強調發文目的「是要體現前線醫療人員辛苦現狀」。就事件發生過程曲折離奇,從原先兒童染疫重症併發案例等討論面向,接至蘇揆下令嚴加偵辦「放假消息者」,到刑事局與調查局介入後揪出推特人頭帳號「徐芳麗」造謠,並有多個粉專因同步轉發而進行調查,這使「郭彥均事件」轉往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政府用此希望降低民眾對防疫不力的政策不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政府僥倖致使台灣兒童防疫政策的不足

事實上,郭彥均事件引發網友討論聲量極高,而民眾針對整體事件議論焦點聚焦在「兒童染疫後重症、死亡之風險」、「政府限縮言論自由」、「各別政治人物對郭彥均事件看法」、「境外認知作戰」等面向。其中,引發民眾關心度即是蘇揆所言「要究責查辦散佈謠言者」。即便蘇揆後改口稱說「非針對單一藝人」、意圖轉往「資訊戰」、「認知作戰」等說法,但依舊無法止住民眾怒氣。

民眾憤怒點在政府對疫情輕忽與怠慢。根據美國疾管局從去年10月開始調查10歲以下兒童因不明病因、有感冒症狀或新冠病毒染疫都列為監控對象。這因為兒童體質孱弱,若能提早檢測即可找到先期防範措施,降低兒童死亡機率。台灣政府早該借鑑他國經驗,而非存有「僥倖」心態,或許今日就不會有兒童死亡憾事發生。

政府有意將兒童染疫重症併發案例的死亡焦點轉移至認知作戰等境外勢力干預,但多數民眾並不買單。目前刑事局找出推特人頭帳號「徐芳麗」,接續調查數個同時發文粉絲專頁內容與動機,但依舊無法平息輿論與轉移事件焦點。因為民眾期待不是「誰該被懲處、誰又該被罰多少錢或找出輿論源頭」。持平而言,民眾期待是政府同理心與社會的溫情,甚至是檢討現今防疫疏失及提出補救措施。

台灣鄰近韓國、日本目前疫情已經趨緩,逐步採行鬆綁旅遊限制與戶外口罩禁令等相關措施。而台灣才在疫情緊繃期,同時,今年又是地方九合一選舉,各政黨都在緊鑼密鼓佈局地方候選人,未來各地縣市候選人對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健康關懷及照顧服務應為重要的政見面向。因為「新冠病毒」不會消失,甚至染疫康復者依舊會受到長新冠影響,產生呼吸困難、肌肉痠痛等症狀,關懷民眾身心健康並予以經濟補助的有效政策,才能真正打動民心。

郭彥均事件是新聞熱點,但隨時間過去民眾也會接至淡忘。然而,我們應該反思在此次事件的問題核心,是境外勢力作亂、假消息的問題,還是防疫措施不足導致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防疫沒有所謂的邊學邊做,因為這攸關民眾的生命健康,同時,病毒無情掠奪生命,政府更應該要有同理心,畢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唯有當權者體民之苦,這才是全民福氣!

*作者為國家政策基金會副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