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一種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藝術,用來形容外交處境艱難的台灣,更為貼切。由於多明尼加與大陸建交,使我邦交國數目降至低點,將來更會往下探底,所以蔡政府出面呼籲國人要團結,但是外交部卻仍依傳統制式的想法,在處理台多斷交的事務上,走不出一條新的外交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台多斷交也出現官民兩極化的反應,當官方齊聲譴責多國欺騙行為的同時,民間卻有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反問多國在哪裡?這種外交兩樣情的現象,在民間有越來越加深的趨勢。如此的落差並不難理解,因為執政黨除了有面子上的問題外,主要還是在於主權認定的範疇上,所以反應當然激烈。反之,國人對邦交國的來去,多寡,早已不在乎,因為國人已習慣這種弱勢外交的生活,加上我們出國商、旅不會有太大問題,就更不擔心邦交國去留的問題。反而是如果多個邦交國,要多花納稅人的錢去援助她們,國人自然不願意,也認為無需打腫臉充胖子,只為了增加外交數字。因此,在大部分國人無感於邦交國的重要性時,蔡英文政府何不將這次的斷交危機,化成新外交的轉機。
傳統政治對國家認定的條件是領土,人民,主權,而決定主權的客觀因素,就在於被國際承認國家的數量。但是當全球化及數位時代來臨之後,國家主權的定義,和國家對內的絕對權力,已起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某些跨國公司能強勢地遊走各國牟利,和A國可以藉由網路去影響B國的大選,都是對國家主權及內控的挑戰。據此,既然台灣的外交形勢受制於大陸的壓力,且政府的首重任務是使人民安居樂業,蔡政府何不拋棄對邦交國數字的迷失,和國家尊嚴的大帽子,以國人能暢行於國際,外人可在台貿易,作為最高指導原則。
首先,台灣的外交困境由來已久,雖然與大部分國家無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國人的足跡卻能遍布全球,政府與國際主流國家的溝通無礙。雖然正式的國際場合,我無法參與,但是對於相關議題卻能做出貢獻,所以現階段台灣應該爭的是裡子而非面子,政府應該設法使產業真正升級,成為世界重要產業的供應地,積極爭取貿易優惠待遇,為台商掃除關稅障礙。上述所言是無法立竿見影的,皆須長期且有效率的規劃,遺憾的是,至今吾人只聞口號多於行動,有前瞻計畫卻不見前進規劃。當台灣的產業價值是國際市場不可或缺的一環,誰會(敢)忽視我們的存在。
其次,大陸不可能搶光我們的邦交國,因為部分國家的領袖,只有來台灣時,才覺得自己真的是總統,加上有些國家對大陸無實質利益,我國尚可保有些許的邦交國。在此前提下,我們應該以踏實互惠的方式保持邦誼,謝絕任何欲訛詐台灣的國家,一來可以將外交經費做有效運用,二來可以重整外交定位,走一條不一樣的外交路線。數位網路時代,大陸無法全面阻絕台灣和國際上的連結,反倒是,大陸越無理的打壓,會招來國外人士的反感,例如近來大陸對外國航空公司在台灣名稱上的要求及是一例。
最後,國際大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不至於會有太大變動,蔡政府又不願意承認有九二共識,大陸仍會持續在國際上打壓我們,所以蔡總統等高階官員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他們的官式出訪可能會受限。此時,蔡總統應該將施政重點放在國內,對於短期內無法實現的政策,應該比照電池說的方式,向國人道歉;對於社會上有太大爭議的人員任用,應該再次審核適任度,以免落人口實;將國家定位的問題先放一邊,不理大陸的任何動作,專心於內政和經濟,如此台灣才能尚有空間生存下去。試想,一個內政不修,外交失衡,粉飾太平的政府,下次選民還會給他機會嗎?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