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友岸外包」 重塑印太安全與經濟體系

2022-06-08 06:00

? 人氣

印太地區的安全結構要能如北約這般穩定,需要地區各國投入更多資源強化多邊關係,特別是作為區域重要國家的日本,若要強化安全的角色和功能性,將直接考驗與鄰近國家的歷史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印太地區的安全結構要能如北約這般穩定,需要地區各國投入更多資源強化多邊關係,特別是作為區域重要國家的日本,若要強化安全的角色和功能性,將直接考驗與鄰近國家的歷史問題。(資料照,美聯社)

「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出自2022年4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的演說,主張轉移美國應供應鏈至可信賴的國家,與美國共享全球經濟運作規則和價值觀,深化建立貿易夥伴關係。此一論述的背景可追溯到2018年美中貿易戰,美國為將中國限制於半邊陲國家,採取一系列「精準脫鉤」的經貿措施。烏俄戰爭的催化之下,更使美國與其盟邦驚覺到既有生活世界的條件,有部分是建立在「資源靠俄國,製造看中國」的現況。地緣政治造成的經濟衝擊,更使美國有了重塑世界體系的念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為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抑制歐亞大陸威權國家的競爭與挑戰已有構想。在國際政治層次嘗試以AUKUS的「離岸大三角」圍堵中俄,在經濟層面上也思索如何降低中俄對美國與其盟邦的影響,避免俄國以天然氣影響歐洲的手段再現,中俄分別作為全球重要的原料供應者與生產者已是事實,如何減少中俄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是美國的重要課題。另一方面,歷經美中貿易戰對美國國內通膨的影響,美國需要一套能同時顧及維持既有經濟優勢和生產條件的戰略,同時可作為全球化與發展國內經濟體系中間可行的折衷方案,「友岸外包」有望實現美國整體性的需求。

「友岸外包」重合世界體系與國際政治藍圖

依照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世界體系論(World-systems theory)的觀點,資源的控制與分配決定邊陲與核心的關係,「核心」指已開發地區和主要政治集團;次之為「半邊陲」,是具備支配某些邊陲國的能力,但同時也被更先進的國家所制;最末為「邊陲」,指經濟發展欠佳,依靠出口原物料為主的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在此體系逐層剝削,而「核心」國家能控制大多數的資源與生產力。在美國的戰略構想下將重合世界體系與地緣政治的輪廓,如此便能讓潛在競爭者受限於不利的邊陲位置,建立對美國有利的新秩序。

依據華氏的研究,世界體系的發展周期約為40-50年,從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維持核心的位置已歷30年,在逐漸走向末段時期之際,以「友岸外包」重整供應鏈的本質是為重塑以美國為主的世界體系,從資源與生產力的再分配實現美國為主的秩序得以延續。更往上一層來看,美國也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上要切割經濟與安全層面將越來越困難。「友岸外包」固然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但是其他地區與國家的位置是否又能盡如安排,考驗著美國是否能能調和體系內的矛盾,以實現戰略目的。

建立自由世界的經濟循環系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