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減資是郭台銘退休前給投資人的大禮

2018-05-16 18:30

? 人氣

郭台銘宣布鴻海減資,此舉將讓鴻海在股市變得較為輕盈。(郭晉瑋攝)

郭台銘宣布鴻海減資,此舉將讓鴻海在股市變得較為輕盈。(郭晉瑋攝)

製造業龍頭鴻海破天荒宣布減資兩成,希望改善股東報酬率。此一重大抉擇,凸顯出鴻海集團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積電等公司早在二○一○年就已停發股票股利,避免股本過度膨脹,鴻海多年來卻不顧外資法人反對,堅持印股票給股東,一直到去年才終於停止配發股票股利。

減資為兌現承諾?

面對外資的質疑,董事長郭台銘曾拍胸脯保證鴻海的每股盈餘(EPS)會持續成長。但鴻海股本近年大幅成長至超過一七○○億元,獲利卻跟不上股本膨脹速度,去年EPS也因本業表現不佳而衰退。

近年鴻海的現金股息配發率低於多數電子公司,而是選擇搭配股票股利美化數字。對投資人而言,拿到股票股利其實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公司的每股獲利會因為股本放大而稀釋,對股東來說,這只是把同樣一塊蛋糕切成比較多塊來分而已。

台積電在一○年就已經全數配發現金股息,控制股本膨脹,但鴻海卻一路發股票,股本從當時的不到一千億元增加到目前的一七○○億元。郭台銘曾多次向小股東道歉,強調股價若回到兩百元就要退休,但從各種條件來看,鴻海的規模已經難再成長,獲利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股價要到兩百元,最快的方法就是讓股本瘦身,讓鴻海變得更輕盈。

減資兩成,意味著鴻海從一四年到一六年的股票股利都是「白發了」,投資人手上的持股只剩下原有的八成;但往好處想,未來只要鴻海的獲利表現能有成長,反映在較小的股本上,EPS的變化會更明顯,也讓股價有更多想像空間。

就如同被動元件廠國巨,過去幾年來減資再減資,再搭配產業的缺料趨勢,公司股價便一飛沖天,讓投資人笑得合不攏嘴。當然,減資不代表股價能跟著一飛沖天,關鍵還是在於產業特性以及公司營運是否出現轉機。

鴻海過去高度仰賴蘋果(Apple)訂單,但蘋果的硬體銷售已出現瓶頸;鴻海未來必須持續加強垂直整合提升獲利,若再加上轉投資的夏普(Sharp)公司營運改善,股價才能有發揮空間。

在台應不會有大型的投資或併購案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鴻海的減資做法,或許可以看出鴻海未來的布局策略。

鴻海過去吝於發放現金股息,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公司希望保留更多現金在手上,來尋找布局未來的投資機會。

如今鴻海將手上現金還給股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鴻海未來已沒有那麼大的資金需求,或者說鴻海「在台灣」已沒有太多資金需求。

翻開鴻海的合併財報,鴻海集團手上的現金與約當現金,到去年底已經達到新台幣六四○○億元,手上現金要支持目前的全球營運,肯定無虞。

但如果單看鴻海的個體財報,其帳上現金僅有新台幣九百多億元。也就是說,鴻海的台灣母公司僅有九百億元的現金,集團的錢大部分都在留在海外,也就是在中國的營運主體。

從公司的規畫來判斷,鴻海未來在台灣,除了要支付股東的股息之外,已無太多資金需求,而且這部分也可以用發債方式來支應。可以預期,鴻海在台灣未來應不會有大型的投資案或併購計畫。

郭台銘去年曾提到,未來除非有必要,否則不會考慮回台灣投資,當時這番談話,主要是表達對政府效能的不滿。而事實上,鴻海過去幾年曾考慮要在台灣設立大型電動車研發中心與電池廠,但相關計畫卻因先天發展不良、後天環境失調,最後胎死腹中。如今集團的重點轉移到人工智慧、5G 與生技醫療,但這些都不算是資本密集的產業,也不需要在台灣買地設廠、添購設備。

反觀鴻海規畫讓中國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在中國上市,近期已獲得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的上市審核,即將取得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IPO)批文。鴻海把旗下的獲利主體重新包裝,在中國資本市場獲得更多銀彈,有利其在中國做更多業內與業外的投資布局。

郭台銘的表明,台灣政府無感

郭台銘一向疼惜台灣支持他的股東們,如今選擇退還部分資金給台灣股東,並到對岸募資,顯示台灣資本市場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未來鴻海、富士康的布局會以中國市場為主。這對台灣主政者來說,肯定是個警訊,但郭台銘早已表明不願與主政者往來,政府單位也似乎無感。

但至少對台灣小股東來說,如果鴻海的股價能夠因此而有所表現,甚至因為FII而「母以子貴」,這或許是郭董在退休前,給台灣廣大散戶投資人與支持者的一個交代。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