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資金被切斷了。
蘇文迪表示,中國的電影業陷入了嚴重危機。很多電影製片廠倒閉,劇院的觀眾也大量減少。
當時中國電影人沒有錢拍電影,當時只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
沒過多久,該國最高行業官員就開始建議引進好萊塢電影。
蘇文迪表示,他們建議引進好萊塢電影,這已經被證明具有市場吸引力。然後中國觀眾會喜歡看這些電影。然後他們可以去電影院,他們可以從好萊塢的進口電影中賺錢,可以用這些錢來補償國內的電影製作。於是進口好萊塢電影的想法就進入了開端。
1994年,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在中國銀幕上上映。《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講述的是一個男人被誣陷謀殺了自己的妻子,他踏上了為自己正名的旅程。
主演是哈里遜福特和湯米李瓊斯。這部電影讓中國觀眾嘆為觀止。
蘇文迪表示,「看到一部好萊塢大片能拍成這樣真是太吸引人了。動作場面節奏很快。你知道,中國觀眾幾乎30年來都沒有機會看這樣的電影。你可以想象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因為那是一種驚喜和視覺上的愉悅,當然,是因為他們已經30多年沒有與國際社會聯繫了。」
不僅僅是對中國電影觀眾,而且對整個國家的電影產業,這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她還說,「但是20世紀90年代早期實際上完全改變了中國電影製作者的思維模式,這教他們如何製作電影,他們改變了觀念。所以我認為,這部美國電影不僅對中國的電影製作人也對觀眾來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不過這其中也有限制。中國每年只允許放映十部好萊塢電影,每一部都是好萊塢都只拿到了十分之一的票房收入。
但對中國觀眾來說,這些電影是是無價的。蘇文迪表示,大家非常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
她說,「我非常喜歡西方,所有這些東西。上次我們去書店買了西方哲學書籍,我們上了教授的這門課,急切地想學習西方的新思想,也想擁抱自由民主的方式。所以我們這代人實際上深受那些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
美國電影顯然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北京方面並沒有打算為其人民提供一次成長的旅程。至少不是政治上的。它想要的是通過放映不挑戰北京嚴格控制的敘事的電影來賺錢。
換句話說,只要中國觀眾不認同美國的觀念,他們買票看好萊塢電影是受歡迎的。
關係破裂
1997年,好萊塢推出了三部故事情節豐富的電影,導致中國與美國電影童話般的愛情關係破裂。
其中兩部電影《西藏七年》( Seven Years In Tibet)和《達賴的一生》(Kundun)對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進行了同情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