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補「非核」的洞,大戶漲15%還太少

2022-07-01 06:10

? 人氣

台灣自然資源有限,是否適合發展再生能源備受爭論,而電費漲價也被質疑便宜了用電量占比高的企業。。(柯承惠攝)

台灣自然資源有限,是否適合發展再生能源備受爭論,而電費漲價也被質疑便宜了用電量占比高的企業。。(柯承惠攝)

台灣電價調漲方案,簡單說,不漲「選票」,只漲企業用電大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先講結論,企業用電大戶當然得吸收漲價。論責任,民進黨的「暴力廢核」理所當然是禍首,但企業界於此的相對沈默,難逃「從犯」之責,再被剝層皮,剛好而已。

先幫用電大戶說句話,再說明其應負之責。

台灣能源政策背後的利益結構是什麼?其一,綠能業者;其二;美國天然氣業者;其三,躲在綠能政策背後的政治黑手。

6月22日,尖峰用電量創下歷史單日最高紀錄,台電指出,主要因素是由於產業景氣持續暢旺,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製造業等特高壓用戶用電量較去年提升一成所致。

22日絕不是高點,未來還會見到持續性的單日歷史紀錄新高。

在減碳要求下,企業用電大戶已經多負擔了綠能的成本,現在又作為調漲電價的「認栽戶」,形同剝兩層皮,業界當然要喊痛,並不惜揚言出走,再回頭批評不切實際的「非核家園」,主張要漲價就不能只漲用電大戶。

然而,這種姿態合適嗎?

過去10年,電子業就是用電增率最高的族群,相比而言,一般家庭用電,成長幅度非常小,非製造業的商業用電,成長率也遠無法與製造業相比,那麼,不集中給電子業漲價,等於全民為企業用電大戶分攤成本,在此議題上講公平性,道理上說不過去。

中美貿易戰下,台商從中國回流,大部分都是高耗能的產業,增加的就業有限,耗能倒是不落人後,試問,這些廠商難道都沒評估過台灣供電吃緊的問題?其次,拿了補貼耗了能,還要全民分攤電費,怎麼想都不對。

民進黨在治理上純屬低能,只想降低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卻不考慮自己胃納量是否夠大,企業用電大戶都不知道惡果終將降臨?

一般民眾必須假設企業菁英才是真正的台灣菁英,對於政治土匪低級的民粹治理應當要有所制衡,「非核家園」百分百就是產業發展之大敵,但包含台積電在內,哪個用電大戶在「重啟核四」公投上,給予足夠力度的支持了?

一個都沒有。明明產業界普遍最心儀的仍是核能。

誠然,現在揚言產業會出走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在重啟核四公投前公開表示了支持,但在面對反核民粹的問題上,這個組織能發揮的作用應遠不止於「婉轉的口頭支持」,畢竟,這是一個攸關台灣產業的生存問題與民眾福祉,而不僅是成本問題而已。

一般家庭用電佔比不到2成,工業用電佔比近6成,506間企業用電大戶(使用超過5000kw),使用全台35%電力。光是台積電一家企業,就用掉全台5%電力,等於約575萬民眾的用電量,不先飆漲台積電的電價要漲誰?

20220304-護國群山/台積電專題。中科,台積電。(蔡親傑攝)
台積電在數個縣市增建廠房,也提升耗電。圖為中科台積電。(資料照,蔡親傑攝)

企業用電大戶現在必須強制使用一定比例的綠能,即便如此,也達不到「非核家園」的目標,若這些企業大舉出走,綠能佔比就更無可能達標,這就是企業的籌碼,可以制約前述利益結構中的綠能業者,與政策背後的政治黑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