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政府如何解決銷路問題備受關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只要國人1年少吃2、3成鮭魚就有救,改吃石斑魚,高蛋白、品質好又能養顏美容,這樣對消費者來說「不是更好嗎」?
陳吉仲接受網路節目「齊有此理」訪問時表示,ECFA是2010年開始,到現在還有效,當時農漁民可能因為早收清單優惠,就大量往這個方向生產,造成過度倚賴中國單一市場,當然有這樣的因果關係。
陳吉仲說,要能解決石斑魚問題,也要想到未來都不可能賣到中國時,要怎麼走到其他的市場,以及如何內外銷,比如台灣進口很多水產,像鮭魚就高達快2、3萬公噸,而台灣養殖的石斑魚才1萬多公噸,其實可以鼓勵國內消費者來吃當季生產的石斑魚。
陳吉仲指出,只要這些都能做好,就可以把這些某種程度具有中國誘導性的政策一一化解,當初用誘導方式造成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在就應該把市場逐漸的移轉,當然危機也是轉機,對岸的政策等同讓我們移轉的速度更加速,鳳梨就是一個案例,如果能克服,就能克服ECFA長期以來的負面影響。
陳吉仲也說,事情發生以後,有科技業者直接下單500公噸石斑魚,所以今年只要再解決3600公噸就好,許多加工業者都說要幫忙,雖然有人說每次遇到問題都要國人來吃,但國人1年吃10幾萬公噸的進口水產品,像鮭魚、大比目魚、魷魚等,「如果國人進口的鮭魚1年少吃個2、3成,改吃台灣養殖的石斑魚,石斑魚新鮮、品質好,能養顏美容,蛋白質豐富,最重要又是國產的,這樣對消費者而言不是更好嗎?」糧食自給率可以提高,而同時外銷也要跟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