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他,一切將是災難」鑒定兵馬俑價值第一人趙康民逝世

2018-05-28 17:46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1974年4月,陝西西安臨潼縣的文化專員趙康民接到一個電話說,一幫農民在附近打井的時候找到了一些古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時正逢大旱天,農民正為缺水發愁,開始打井澆地。幾位農民打到了地下一公尺深的時候就挖到堅硬的紅土。紅土下面,他們發現了真人大小的陶器頭像,和一些銅製的箭頭。

趙康民的上級說,這可能是重要的發現,他應該盡快去看一看。 

趙康民有預感可能會發現些什麼。他知道,在那個位於柿子和石榴樹之鄉西安附近的區域,過去就曾發現過一些人像。而離那片區域不遠,就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君主秦始皇的墓地所在。

趙康民在剛剛過去的5月16日去世,終年81歲。

在那個電話之前十年,趙康民就曾親自挖掘出三具下跪的弩手銅像。但是他一直不能肯定,這些人像來自那個在短命的秦朝(公元前221-206年)當中第一次統一中國的君主所統治的時代。

而趙康民這一次將要發現的東西,超過了他所有的想像。原來,這些農民無意中挖到的,是20世紀最震撼的考古文物:有8000具之多的紅陶官兵像。它們是在2200多年之前以一種達到產業規模的數量製造出來,以在君主死後繼續為其護駕。這支配備了馬和戰車的鬼軍隊被深埋於地下,遠古的人們並不打算讓它們再見天日。

趙康民帶著一位同事去了現場。「我們很激動,騎著自行車飛快地過去,」他後來這樣寫道。趙康民後來告訴英國歷史學家約翰·曼(John Man)說,他到那裏的時候,「我看到有七八塊,有腳,有手,還有兩個頭,就在井附近,周圍還有些磚塊」。

Zhao Kangmin
5月16日,趙康民去世,終年81歲

他說,他馬上意識到這些很可能就是秦朝雕像的殘骸。那些農民在幾個星期前就發現了這些東西,並且已經把其中一些銅製箭頭當成廢品賣了。趙康民要求他們馬上停止挖井。這些文物被撿起來,用卡車運到了博物館。趙康民開始用人手將這些碎片拼合起來。他後來說,有一部分,就只有指甲大小。

終於,經過三天的努力,兩具高178公分的紅陶戰士像威武地站在了他面前。不過,這個大發現令趙康民振奮的同時,也令他擔憂。1974年的中國正值文化大革命後期,令人畏懼的紅衛兵仍在試圖摧毀中國的舊傳統和舊思想。

據約翰·曼在他的著作《赤陶軍》(The Terracotta Army)中的記錄,在1960年代後期,趙康民本人曾經作過一次「自我檢討」,因為他是接觸了「舊事物」的人。所以彼時,雖然最可怕的階段已成為過去,但是趙康民仍然擔心,這些塑像可能面臨的下場。

於是,他決定「保守秘密」。他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他當時將些藝術品收起來,「然後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報告此事」。

然而這個計劃卻還是被一名年輕的新華社記者洩露了,他當時正好到訪那片區域,看到了這些塑像。

「他問:『這麼大的發現,你為什麼不報告?』」趙康民這樣寫道。

當時,這名考古學家的回答是:「連我自己都還沒搞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怎麼報告呢?你不能叫我說的。」

這名記者違背了他的意願,將此發現寫入內參,隨後消息傳到中共最高領導層那裏。而趙康民對這些文物可能因為政治原因而被毀掉的擔心,最終並未發生。

北京當局決定對該片區域進行開鑿。中國的報導說,到9月的時候,有超過500具戰士塑像被起出。

Workers at the excavation site
1979年,考古專家在兵馬俑區域進行修復工作

隨著開掘工作持續,那個滅六國而統一中國、開啟延伸至1912年之封建歷史的始皇帝,所下令製作的兵馬俑巨大規模越發清晰地呈現眼前。據稱,他在13歲登上王位後不久,就下令製造這個規模宏大的地下兵馬俑。

數以千計的戰士塑像以戰鬥陣式排列,彷彿準備著在往生的世界裏為其君主護駕。塑像製作的匠心細緻入微,光是戰士的頭就有三十種不同的樣式。

在這些地底坑道中有100台馬車和數萬件銅製武器——包括劍、斧、弩弓等。秦始皇本人的墓穴則仍然掩埋。裏面可能有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但是開鑿墓穴的風險,以及對內裏文物可能造成的破壞,令中國政府至今卻步。

1975年,在挖掘工作進行一年後,當局決定在該區域開設一個博物館。之後的那些年,隨著挖掘工作繼續進行,這個大規模的發現逐漸口口相傳。外國政要和一些遊客都開始到訪這裏。1980年代初曾到過兵馬俑考察的牛津大學中國藝術及考古學專家傑西卡·羅森教授(Prof Dame Jessica Rawson)說,當時趙康民就在那裏,被所有人圍著。

「我見到他的時候,所有人都很尊敬他,而他也好像很享受這份因為兵馬俑而獲得的敬重,」她說。

「不過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和中國人對此的看法不一樣。我不確定當時他或者中國當局是怎麼看待這一切的。他們當時很可能沒有預計它會得到後來那樣的名聲和讚譽。」

Britain's Queen Elizabeth II takes a close look at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t the Museum of the Qin Dynasty during her visit to Xi'an, on October 16, 1986.
1980年代,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多名官員一起到訪兵馬俑

在好一些年後,兵馬俑才得到全球的廣泛認可,成為今天的著名旅遊景點。1987年,它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兵馬俑被譽為「現實主義的傑作」。

今天,那片區域被認為是中國的國家財富。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趙康民的發現者身份卻從未完全得到承認。他在中國一點都不出名。

而當地農民楊志發,被認為是用鏟子挖到第一塊文物的人,卻是被當成是兵馬俑的發現者介紹給遊客。

多年以來,是他坐在秦始皇陵博物院裏面,面無表情地靜靜為來訪者簽名。被送到國外去講述發現經歷的也是他,而不是趙康民。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來訪時,與其握手的也是楊志發。

Chinese archaeologists at work in 2012 at Pit One of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 in Xian
直到近年,兵馬俑坑的開掘工作仍然在繼續

幾年前,他接受《中國日報》訪問時承認,直到1995年才去看挖掘好的兵馬俑。當時博物館禮品店的經理請他去專門給書做簽售。

「他說他給我300塊錢一個月。我覺得也挺好,就來了,」他向該報表示。後來三個農民也來加入了他的行列,而他們的報酬也翻了兩倍。不過三個人都報怨說,他們從來沒有因為他們的發現而得到應得的報酬,事實上還因為要建博物館而被佔了土地。

最初發現兵馬俑的七個農民當中,有三個都悲慘地離世。據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道,一位在1997年上吊自殺,另外兩位則在50多歲時因為身無分文、付不起醫藥費而死去。

西安當地導遊劉國楊甚至都沒有聽說過趙康民的名字。他說,有些農民看到了「兵馬俑發現人」身份帶來的名譽和經濟效應,後來有很多人會跳出來說自己也是。 

Zhao Kangmin's business card, which reads: "He is the very fist man who discovered, determined, restored and unearthed the world famou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趙康民向遊客發放的名片

時任秦兵馬俑博物館館長的吳永琪和趙康民是好朋友。他說,趙康民是個很樸實的人,很好的人,瘦瘦高高,身體一直很好。聽說趙康民過世的消息時,他很震驚。在殯儀館送了趙康民最後一程。

他對BBC說:「如果沒有趙康民,兵馬俑的發現要推遲很多年。他是鑒定和認識到兵馬俑真正價值的第一人。看見不等於發現。」

和那些在兵馬俑博物館簽書的農民不一樣,趙康民一直待在臨潼區一個小得多的博物館裏。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不時被看到戴著氈帽坐在他修復的兵馬俑旁邊,向好奇的遊客們講解。

吳永琪回憶說,當年給予打井的農民的獎勵是「相當於我一個月工資價值的生產工具。」 1970年的中國,大學生平均工資40到50塊,一般平均水平30塊。

2004年,四名尚在生的農民正式要求被認證為兵馬俑的發現者,當時趙康民非常憤怒。幾個農民的請求並沒有得到答覆。

「他們就是想要錢,」趙康民當時向《中國日報》表示,「看到了不等於發現了。這幾個農民看到了赤陶碎片,但他們不知道那是文物,而且還弄壞了它。」

「停止他們破壞的人是我,也是我收集了這些碎片,並且重新修復出了第一個赤陶兵馬俑。」

他對約翰·曼說,如果沒有他,那一切將是個災難。吳永琪說,農民的要求不好辦,他也一直持迴避的態度。根據《中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地上和地下的文物屬於國家。不鼓勵民間挖掘。

雖然趙康民未獲得實質的名譽和財富,吳永琪說,「作為研究員,發現是職責內的事。業內都很尊重他。」

趙康民似乎對獲得的承認感到滿意——他驕傲地說,在挖掘工作開始的最初幾天,北京來的官員對他說,他「為國家做出非常大的貢獻」。1990年,他獲得了國務院的承認,獲准享受國務院特別津貼。

而無論那些農民或者很多其他到過這片區域考察的考古專家有什麼樣的說法,趙康民對於自己在中國歷史中的角色,有相當清晰的看法。

在臨潼博物館,他為遊客簽明信片和書時,都會寫上一個長長的落款:「趙康民,率先鑒定、修復、命名和試掘兵馬俑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