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 真愛燃燒偏鄉

2015-03-19 17:10

? 人氣

羅東聖母醫院長期無償提供偏鄉與監獄醫療,到現在醫院每年雖仍有數百萬元呆帳,但陳永興接手後,靠著強大的募款能力,即使燒掉了借據,現在醫院還有能力上繳國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父親那一代的礦工,如果受了很重的傷、要治療很久的話,從礦工醫院出院後,就是轉去聖母醫院繼續治療,因為聖母醫院可以讓他們欠錢……」導演吳念真回憶,民國40、50年代,台灣偏鄉醫療資源仍匱乏,在基隆、宜蘭貧苦民眾心裡,羅東聖母是有著外國好醫師的醫院,就算付不出醫藥費,過幾年還是付不出來,打張欠條就好,神父就會把欠條撕掉。

宜蘭在地的消防救護單位更有一個默契,接到救護通報,「有錢的病人送博愛醫院,沒錢的送聖母醫院。」

吳念真說,天主教靈醫會神父總是撿沒人要做的事做,從肺癆、啟智照護、山地巡迴醫療、監獄醫療等;這些過去健保沒給付,又或是需另外申請專案補助,而神父總說,「算了算了!」因此財務總是虧損連連。

很難想像,在已經富裕多年、全民健保也開辦20年的台灣,羅東聖母醫院讓病患打欠條的傳統仍是現在進行式。因為聖母醫院有很多病患是以打零工維生的原住民,沒有雇主幫他投保。「2年前受刑人看病得自費,但也常付不出錢來,呆帳每年高達600、700萬元,」現任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苦笑。

轉型關鍵:
首位非天主教徒院長

過去聖母醫院的院長都由修士擔任,隨著義大利靈醫會將救助重心轉往更落後的國家,加上神職人員的凋零,聖母醫院的財源一度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

信守耶穌所說「為最小兄弟而做,就是為我做」理念,神父和修士默默進行偏鄉醫療救助,很少張揚善舉,也從不做帳,「當時真覺得這家醫院實在太笨了,」一位曾在其他醫院任職的員工笑說。

但現在從醫院財報上來看,600多床、屬中小規模的聖母醫院,1年醫療業務量達到18億元,醫務盈餘來到6700萬元,稅前盈餘1億1000萬元,稅後盈餘來到9200萬元,財務相當健全,甚至有能力貢獻國庫1950萬元的稅負。「有結餘本來就要老實繳稅,」陳永興說。

財務能有如此大幅改善,都要歸功於現任院長陳永興。5年前,本來打算60歲退休的陳永興,在神父的誠懇請託之下,毅然決然地離開故鄉高雄,來到宜蘭接手這家虧損連連的醫院。

在政界與醫界提起陳永興,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熱情卻剛正不阿的性格。在擔任聖母醫院院長前,陳永興是著名的人權醫師,也曾與鄭南榕、林義雄等一起挑戰黨國禁忌,後來也擔任立法委員、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等,政商人脈豐沛。

他還是社運界的「孟嘗君」和募款高手。台灣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回憶,早期從事黨外運動人士多半生活困頓,陳永興都慷慨地把他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的自宅出借給國內外社運人士,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康寧祥、前立委林濁水、門諾醫院總執行長黃勝雄、前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等都是他家的常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