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近來出現罕見貿易赤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於《有夢上水》節目中指出,台灣經濟本來離韓國很遠,但到去年為止,台灣人均GDP已超越韓國,這是很大的變化,2016年時,台灣人人均所得是2萬6583美元(約新台幣79萬5500元),當時韓國人均所得已經超過3萬2000美元(約新台幣95萬7600元),相差約6000美元(約新台幣17萬9544元),最大的原因是去年新台幣大幅升值,一度升到1美元兌新台幣27元,韓元去年貶值9.65%,今年繼續貶值。
謝金河提到,本來韓國經濟比台灣好很多,但為什麼這幾年韓國走下坡?最大的原因是韓國前總統文在寅當總統5年,文在寅非常親中反美,所以一直走中國路線,有人說,不能把自己鎖在中國,台灣很多產業被中國打得落花流水,包括面板產業。
謝金河指出,韓國這5年一直都走中國路線,結果發現文在寅下台之後,中國興起、韓國衰退。韓國手機三星過去在中國市占率第1,現在三星一直沒落不行了,韓國的面板被京東方打敗。韓國的經濟經過這5年,韓國總統尹錫悅上任後發現不對,今年上半年韓國的貿易赤字、逆差154億9600萬美元(約新台幣4637億200萬元)。
謝金河:韓國不知不覺把自己鎖入中國,很多產業互相競爭
謝金河說明,韓國很少出現貿易逆差,若出現都很嚴重。上一次比較嚴重的是1996年到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差點倒掉,第2次韓國出現貿易逆差是2008年,當時韓國經濟也很差,這次韓國出現逆差,對比台灣5月貿易順差230億6600萬美元(約新台幣6902億2700萬元)。台灣的經常帳現在還是正數,但韓國已經是負數,韓國不知不覺把自己鎖入中國,很多產業跟中國互相競爭。
謝金河表示,從2012年之後兩岸關係很好,在前總統馬英九時代一直開放,後來卻發現台灣很多產業被中國打得落花流水,像LED、面板產業等,這種大量生產的產業台灣都被打趴。後來台灣產業界慢慢思考,要做更高階、創新的產業。
謝金河:台灣從低毛利朝向高附加價值,是台灣經濟贏韓國很大關鍵
謝金河說明,後來台灣改做零組件、小而美,提高單價。台灣有段時間,產業常常被指毛利低,有句話形容毛利率很低叫「毛三到四」,意即毛利率3%到4%。經過這些年的改變,台灣有很多IC設計公司,毛利率都在50%以上,現在像工具機,上銀(2049)毛利率都在30%,台積電季度毛利率都50%以上,這對台灣來說不簡單。台灣從低毛利朝向高附加價值,這是台灣經濟贏韓國很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