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黃珊珊市長佈局之攻城戰略

2022-07-20 06:10

? 人氣

其次,有了臺北市政府的資源與資料供給,只要蔣萬安、陳時中拿出巿政規劃,黃就能即時予以痛擊;因為巿府九成以上的施政是延續,預算是連續或跨年度計畫,不論對手提出什麼願景或政見,市府就成了黃專屬哆啦A夢的百寶袋,伸手資料就到,立馬指責對手抄襲、強調市府正在執行;若是對手提出新興計畫政見,黃就可以直接批評這些政見不可行,在明年的預算(前一年已編列完成)根本無法實現,予以否定;黃的對手可以批評巿長柯文哲,但絕不能指責市府八萬名公務員,否則極易落入抹殺北市基層公務員辛勞的罪責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0713-台北市長柯文哲(左)、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右)13日出席111年上半年度環南市場環境整潔評比頒獎典禮。(柯承惠攝)
承接「柯粉」是黃珊珊競選佈局很重要的一環。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左)、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右)出席111年上半年度環南市場環境整潔評比頒獎典禮。(柯承惠攝)

再則,黃珊珊與其手中最大王牌柯文哲默契十足的雙人探戈不斷上演,柯擔任最佳攻擊手,與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就中央地方防疫爭議互噴口水,將黃珊珊成功隔絕在炮火之外;柯並經常發動標籤攻勢,對蔣萬安猛貼標籤,什麼顯赫家世、政四代、軟男、沒志氣、沒毅力等標誌通通貼在蔣萬安身上,企圖營造蔣不適任巿長的刻板印象,該策略若是成功,將能有效遏止蔣與陳的選票成長。

當然,承接柯粉是黃珊珊最重要也最關鍵的選戰佈局。柯文哲首次巿長選舉時獲民進黨禮讓得到85萬3983張票,第二次選舉靠自己的魅力獲取58萬663票;可以據柯的選票分析推估,黃此次選舉目標設定是以柯第二次的58萬663選票為基礎,首要固守58萬張票,避免這有藍有綠或不藍不綠的58萬張票回流到藍綠參選人身上,因此「批蔣打陳」的戰術成為黃選戰的主軸之一。

2018年巿長選舉民進黨提名的姚文智拿下17.28%的24萬4342票,已是綠營基本盤低標,柯的58萬票中的綠營支持者選票,勢必部分會回流到陳時中身上,而58萬中屬藍營支持者選票,則可能轉投蔣萬安。2014年連勝文、2018年丁守中兩人的巿長選舉得票率均為40.82%,則屬於藍營基本盤,黃很難有餘力撬開蔣萬安約60萬張的選票地板,只能猛批蔣來鬆動藍營的基本支持力道。

「行政中立」質疑一直是黃珊珊揮之不去的攻擊夢靨,帶職參選已是台灣選舉的日常,但那種職務帶職參選會嚴重影響到行政中立?翻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範對象是「公務人員」,而公務人員意指「法定機關依法任用、派用之有給專任人員」。依照規定,臺北市副市長是「公務人員」,立法院副院長是「公務人員」,宜蘭市市長是「公務人員」,而立法委員等民意代表不是該法規定的「公務人員」。因此,要參與公職人員選舉的「公務人員」,除了本身是連任同一職位外,為確保依法行政、執行公正、政治中立,理應辭去所擔任職務。

媒體報導,黃珊珊今年8月出席臺北城市博覽會開幕後,將宣布參選臺北市長,同時辭去副市長職務,耗費8600餘萬舉辦的臺北城市博覽會,外界戲稱是柯文哲的市長畢業展,也是黃珊珊最大的競選舞臺,市府八年的成績,黃未來的參選政策都會在此展開。

如何強化行銷市府八年努力成果,將是黃珊珊團隊目前的重要課題;因為蔡炳坤副市長因病住院而留下的業務龐大,黃或能以這個理由考慮繼續留任副市長,效法柯文哲2018年連任選戰,採取「大型社會實驗」,柯從11月8日開始請假,到競選投票日11月24日,只花了17天競選就能驚險過關。黃以副市長身份堅持專注市政工作,在登記最後的9月2日,以無黨籍前往登記市長選舉,再宣布為了臺北市的市政建設暫時不參與競選,依照「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 40 條規定:「直轄市長的選舉競選活動為十五日」,到了法定的15天前,最晚11月11日正式辭去副市長專心打選戰,只要不畏外界質疑,不斥為一條最便捷的巿長選戰之路。

*作者為銘傳大學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