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會生存下去!李光耀治國的6道法門

2015-03-23 04:56

? 人氣

李光耀於1965年記者會上落淚(YouTube)

李光耀於1965年記者會上落淚(YouTube)

新加坡即將於8月歡度獨立建國50周年紀念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這個蕞薾島國擁有全球排名第8的國民平均收入(超過5萬美元),長期被視為東南亞的經濟奇蹟。但今日的榮景與半個世紀前已大不相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半個世紀前,新加坡是一個飽受第二次世界大戰蹂躪的小島。先前長期被英國殖民,戰時遭到日本高壓佔領,戰後共產主義蔓延,1950年代爆發4次大規模暴動,與馬來西亞合併的計畫也在1965年宣告失敗。

在李氏家族的領導下,新加坡從一個殖民港口腹地發展為全球性的經濟強國,在教育、醫學、科學研究及創新面向皆占有領先地位。李光耀於1959年至1990年間擔任新加坡總理,也是新加坡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理。在退任後,仍以國務資政及內閣資政的角色持續影響內政。

大部分新加坡人民肯定李光耀的貢獻,雖然其執政作風也受到不少批評。在「亞洲價值」的信念下,李光耀及新加坡的政治特徵在許多地方與西方已開發國家明顯的不同。下列6項特質,就是其中犖犖大者:

1. 致力爭取獨立,為新加坡的未來落淚

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法律的李光耀,懷抱著新加坡可以脫離英國殖民、與馬來西亞合併的夢想。但在1965年,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決議將新加坡踢出聯邦,這份脆弱的聯邦關係只存續了不到23個月。

在宣布分離的全國性電視記者會上,李光耀不禁為此流下淚來。當時許多人擔心新加坡無法獨立生存。但李光耀並未放棄,他表示,自己必須為數百萬人的生計負責,「新加坡會生存下去。」

2. 全民非平等,激化人民奮鬥意志心

比起民主,李光耀政權被認為更接近菁英統治制度。新加坡是已開發國家中,經濟情況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貧窮階級不會獲得政府太大的幫助與福利補助。

這種政策路線也迫使人民努力工作,為自己的未來負責。雖然近年來新加坡提升了稅率,做出數次政策調整,以因應國內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3. 歡迎外資,但拒絕外媒批評

新加坡商業成功的一大原因,來自於她吸引了廣大範圍的外國資本。新加坡試圖追求權力平衡,以掌有獨立的外交政策;她也時常在國際危難時伸出援手,與各國建立友好的關係。

但新加坡的媒體與網路自由相對很限縮,尤其抵制外國記者批評政府。在「無國界記者」(RSF)提出的2015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新加坡在180個國家中位於153名;較去年滑落3個位置,比俄國還低一名。

2015press
 

RSF沒有特別解釋新加坡排名退步的原因,但李光耀曾於1980年的國際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記者可以在新加坡採訪、撰寫報導,美國報紙也可以在此販售,「但我們不能容許他們預設自己可在新加坡扮演美國媒體在其國內扮演的角色──監督、挑戰及質詢其政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