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從伊戰到伊核,歐美「兩個西方」分道揚鑣

2018-06-02 06:20

? 人氣

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上的川普木偶(中),左邊是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右邊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取自BBC中文網)

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上的川普木偶(中),左邊是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右邊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取自BBC中文網)

在白宮重燃對華貿易戰火時,人們忘記了歐盟正面臨一場空前的危機:川普延長關稅豁免期限到明天截止。

如果美歐貿易戰也開打,歐洲當然損失更大。但如我此文所寫的,歐洲可能再一次鳳凰涅槃,成為另一個更公正更良善的「西方」。

三月七日,瑞典前首相卡爾・比爾德(Carl Bildt)在推特上,針對川普的貿易戰發了一則推文:On transatlantic trade relations, it all sounds like the summer of 1914。在他眼裡,眼前的跨大西洋貿易關係,與1914年的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的氣氛很相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兩個多月過去,時局發展證明這位前首相所預言的歐美衝突並不誇張。美國總統川普在撕毀貿易協議後,又退出伊朗核協議,令歐美之間的矛盾激發,分裂趨勢從量變轉向了質變。為此,歐洲理事會主席悲憤地宣稱:有川普這樣的朋友,歐洲已經不需要敵人了。

對此我們要看到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西洋兩岸的裂痕由來已久,早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就見端倪。雖然歐美是有長期合作關係的親密盟友,但美國共和黨從小布希到川普,其一意孤行的單邊主義愈發咄咄逼人,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堅持平等包容、民主協商、自由公正及多邊主義的歐洲產生矛盾。這一次,歐美從經貿衝突發展到地區戰略的激烈碰撞。歐洲被迫公開地與美國割席而坐。

這一次,歐美從經貿衝突發展到地區戰略的激烈碰撞。不甘充當美國棋子的歐洲,在川普的剛愎自用與反復無常面前,被迫公開地與美國割席而坐。這不僅是因為當今美國總統的個人性格,更是因為,在宗教保守主義崛起的美國與世俗人文主義的歐洲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價值觀上的基因變異。至此歐美分立,「兩個西方」已定型,世界格局因此改變。

20180531-川普和到訪的瑞典首相史提芬・勒夫文在白宮舉行聯合記者會。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已經日漸讓傳統歐洲盟友感到不滿。 (取自BBC中文網)
川普和到訪的瑞典首相史提芬・勒夫文在白宮舉行聯合記者會。美國的單邊主義傾向已經日漸讓傳統歐洲盟友感到不滿。 (取自BBC中文網)

從二戰後蜜月到伊戰生裂痕

回顧歷史,歐美之間的淵源可追溯到幾個世紀前。二戰時美國大兵到歐洲並肩作戰,戰後的「馬歇爾計畫」又幫助西歐復興了經濟。在七十多年漫長的蜜月中,歐洲作為美國的忠實盟友也在各個方面幫助了美國,例如冷戰時,歐洲站在美國一邊共同對付蘇聯,並支持美國建立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袖地位。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改變了歐美關係。當時,我和一些海內外中國知識分子對那場戰爭產生了集體幻覺,誤以為小布希打下獨裁者海珊,會促進中東和世界的民主化。因此,反戰的「老歐洲」被我們視為「綏靖」。

在伊戰過後的十幾年裡,我們看到,那場建立在謊言基礎上的戰爭打開了「潘朵拉盒子」,給中東帶來宗派主義、恐怖主義和暴力,令數十萬伊拉克民眾失去生命,數百萬難民無家可歸。曾決定參戰的英國前首相布雷爾承認說:後果比想像中更加「血腥和曠日持久」。這些都令我痛切地認識到:美國錯大了,當初老歐洲的反戰立場是對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