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大學窄門」早已不窄,且年年大學錄取率都幾近百分之百,除了幾所特定名校的特定系所,台灣的大學文憑早已不如早年金貴、稀罕,又大學畢業生起薪普遍也只有22K;影響所及,教育部統計,近年國內光是四年制的大學生,每年休學人數就多達5、6萬人,且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全國資料,近年國內光是四年制大學每年近百萬在學生,每年都有5、6萬人辦理休學,最新統計104學年度,全國更有多達6萬1036名大學生向校方申請休學手續,比例占全國大學在學生99萬1472人中的6.16%,不但創下國內近5年來的新高記錄,且來年還有持續攀高的趨勢。
更甚者,若將國立、直轄市立及私立大學分開來看,雖然其每年辦理休學的學生比例,還是有著明顯差距,即「私立大學>直轄市立大學>國立大學」。另依時間序比較,以103、104學年度為例,則私立大學學生休學率自6.9%成長到7.1%。國立大學休學率自3.5%成長到3.8%,亦逐年攀升。
私立大學休學占7.1% 國立大學占3.8%
以104學年度為例,國內私立大學申請休學總人數為5萬170人,占私立大學在學生比例70萬5018人的7.1%;相較直轄市立大學休學人數221人,占在學人數5082人4.3%;以及同年國立大學共有1萬645人申請休學,占國立大學在學人數28萬1372人的3.8%,均高出一大截。
就連國立大學每年也有1萬多名學生辦理休學,又對照教育部歷年全國大學退學學生人數統計(依各校不同規定,申請休學若干時間後未申請復學者,便視同自動退學),國內「被退學」學生人數幾乎不亞於「休學生」人數,可見一旦申請休學的學生,會再申請復學回到原校、原系所的機率,可以所以微乎其微。
大學生休學原因 「志趣不符」占大宗
教育部人員指出,根據瞭解,大學生申請休學的原因以「志趣不符」占大宗,畢竟光從某某大學、某某系所的名稱,很難看得出來這個系在教什麼?可以學到什麼?更別提多數高中生在填志願時,壓根兒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未來想從事什麼行業?很有可能只是照著父母的勸說,選填一些所謂「比較有出路」、「不會餓死」的科系。
然而大學不是國、高中,提供的只是一般性的通才教育課程,而是針對專業人才需要,提供具一定艱深難度的專業知識與訓練,所以,若沒有足夠的興趣,確實會覺得很痛苦。
更甚者,過去礙於大學門窄,學生自覺念錯了系所,只能在原校尋求轉系;現在則大可休學重考,說不定來年可以考上更好的學校,「大學錄取率都百分之百了,最壞也不會沒有學校念」,大家都這樣說服自己和父母,休學人數及休學率自然就年年創新高嘍。
除了系所志趣不符,教育部人員說,大學生休學的原因,其次還有成績太差、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經濟因素、生病…等。或許有人會說,成績太差跟休學有什麼關係?殊不知有的大學「死當」標準比較寬鬆,須連續2個學期選修的學科均2分之1以上不及格;換言之,自知已連續第2個學期將面臨「二一」的學生只要緊急自動辦理休學,就能躲掉被退學的命運。
至於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的情況則有百百種,且多與感情或人際關係的處理不當有關。尤其大家都說愛情是大學的必修學分,不少人更是一進大學就跟同學或學長姊成了人人稱羨的班對、系對,且成天「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完全不留空間結交別的朋友;等到一朝情海生波,愈是依賴愛情的一方,不但無法靜下心念書,還可能因為孤立無援,連學校都去不了,最後只好辦理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