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恩表示,不可諱言,面對資本主義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是完美無缺的,中國過去的歷史發展始終維持相對穩定結構,如果能夠發展出有效率的政治體制,通常可以維持上百年,但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授權,是一種想像式的授權,這樣的人民授權隨時有可能因為內部與外部情勢而轉變。
事實上,如果攤開中國的治理成績,中國在有些地方並不理想,首先,中國對於經濟底層人民照顧,成績並不光彩,其次,中國在西藏與新疆的治理紀錄也很糟糕,「如果我是台灣人,我也會認為中國的對台政策很糟,尤其是中國對台灣的打壓動作,只會造成台灣人民更多的反彈。」
中國模式很難在其他國家複製
對於部分人士主張「中國模式」,可以成為新興國家借鏡,鄧恩認為,中國模式很難在其他國家複製,中國之所有今天,是因為中國1949年以後面對外部威脅,長期以來所建立的政黨與軍事組織,深深地嵌入社會結構,其他共產國家像越南,雖然有類似之處,但建國過程都付出了龐大的代價,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經歷像越戰一樣的慘痛歷史。
鄧恩表示,中國模式雖然無法幫助其他新興國家,但仍給予中國親近國家一些激勵效果,面對中國的崛起,包括台灣在內也必須在政策上相應調整。
鄧恩說,台灣毫無疑問是一個主權國家,本質上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台灣的政治治理,必須考量到中國的態度,畢竟中國的威脅確實存在,台灣無論如何都須面對。
不過,麻煩的是,台灣不管是誰執政,就兩岸議題,都很難給予人民令人信服的答案,由於台灣社會在兩岸議題上意見非常分歧,兩岸政策很難用文字具象化,台灣人無法具體預見,什麼樣的兩岸政策可以具體行得通,台灣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依靠美國保護台海安全,然而美國川普政權,是一個很不保險的守護者,因此,台灣必須在兩岸議題上放軟身段,例如兩岸統一。
鄧恩認為,台灣走向民主體制,並非意外,而是必然,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必須要在法治與人權保障上,建立足夠的信心,他無法想像,台灣社會在面對中國時,會為了換取利益,將辛苦建立的民主體制讓渡出來,然而,民主政治的發展,並不保證一定可以打贏戰爭,台灣必須要學習與中國相處之道。
礙於華人「面子」 兩岸議題愈來愈不明智
鄧恩表示,台灣與中國的長期對立,雙方礙於華人的「面子」議題,在處理兩岸議題上,愈來愈顯得不明智(unwise),他不認為中國解放軍現階段真的會採取「武統」手段,畢竟這將付出龐大代價。面對中國,如果台灣能夠用有限度的示弱(bow),換取台灣民主體制的不變與獨立運作,這樣的選項,現階段在台灣社會被接受的機率是「零」,然而,從旁觀者角度,台灣若不接受這樣的選項,就顯得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