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以退休享福,為何卻還要站出來講話?筆者覺得,就是要喚回民進黨的「初心與良心」。
民進黨的初心就是「臺灣前途決議文」再加上呂學姐主張的「96共識」,亦即96以後所有的總統都是由臺灣人民選出,臺灣已經沒有統獨問題、不必要藍綠撕裂,要合作向前,把臺灣建設成小而美的鑽石。
呂學姐對法治正義的堅持,使她不隱藏對同黨的教育部發出諍言,我不意外!
但她在爭取黨內臺北市長提名的前夕,為了母校的前進,不惜、也果然危及了自己的前途規畫,我很意外!
呂學姐示範了「等待關愛眼神的時代」已經過去;藍綠可以並立、是非更可以黑白分明!
●全彩建設時代
張善政學長是我臺大、與建中的雙重學長。我和他就讀的土木系很熟,和他班上多位更是很親近的朋友;但是,當時我並不認識他。
我們在多年後相識,卻一見如故、非常投緣。主因可能是,他是政府中負責綜合政務,卻是極少數出身理工背景者。
當前負責綜合政務者,多數是人文社會背景,而我們的教育生態,高中生在低年級時就「被分流」,社會組學生也被剝奪數理科學的基礎訓練。
若國家領導人缺乏科技意識,經常號召「以愛解決各種問題」,固然具備宗教式的熱情,但不切實際,只會將國家推向落後與破產的困境與險境。
張學長所以被尊稱為救災院長,應是具備各種解決問題的科學意識,以及各類建設工程應有的實驗精神與程序觀念。回顧光復後的經濟快速發展,當時的「工程師治國」應屬關鍵因素之一。
他還有一個特殊經驗,就是曾經任職於Google 的領導階層。Google 是一個獨特的產業,一半是高科技;而另一半是經由Google點閱,所引導而出、對人類認知的潛移默化、以及進一步的取用行為。在我見過的科技人中,他是少數對科技也必須有「商業模式」的研究者之一。
所以他能也不受限於純科技的狹窄領域,而認識人類行為是另一種不同的科學知識,而擁有整合的科學化管理觀照。
張學長和我還有一項共同點:我們都是「老黨外」。許多政治人物自稱,他們年輕時因為就讀精英學校,所以被教官「威脅」加入國民黨。
我們和這些人年代相近、就學相同,也曾多次被勸導加入國民黨,而我們聽到的卻從無「威脅」、全屬「利誘」,譬如「你加入國民黨,對未來的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或「國民黨員在服役時可以當政工、很輕鬆!」有些人便欣然加入,如以金管會主委身分賣力「拔管」的顧立雄自述加入國民黨的原因,似乎就是後者。但張學長和我仍選擇作「老黨外」至今。
在國民黨勢大利大、蔣家威大權大的時候,有不少人選擇、或自稱「形式上」和國民黨站在一起;但還是有人能夠即使在「形式上」,也沒有加入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