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停止想像、停止冒險
因此回到「端出什麼菜」、「和誰比較」的問題。就個人層面而言,無論是何種冒險,只要能突破自己、寫下感動的故事,都是值得掌聲鼓勵的,但拉大範圍來看,這樣的成就卻也可能微不足道。多年的戶外冒險經驗中,筆者最大的體悟就是「生不逢時」——看得到、想得到的地方和路線,幾乎都有所記錄。臺灣在八千米世界的探索,某種程度也是生不逢時,許多我們挑戰中的成就,幾乎都有人做過了,只是我們起步得晚,對這方面不熟而已。
所以我們就不再冒險了嗎?
再回到最初的定義,只要是「突破極限」、「承擔風險」、「付出代價」都可以算是一種冒險,只是講者如何講故事、聽眾如何聽故事,才是檢驗心態是否成熟的關鍵。做任何事都有菜鳥時期,先從模仿開始並不可恥,但光是模仿還無法產生突破性的進步,因此必須想著「下一步在哪」。
臺灣在八千米或極地的遠征與開拓上並非要角,但國內仍有一群不畏艱難的冒險家,想方設法先趕上世界的腳步,無論以何種方法,我們都必須為這些開路先鋒致上崇高的敬意。披荊斬棘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能做的就是迎頭趕上,並以此基礎疊加出自己的路。無論是自給自足的遠征隊,或積極地開闢新路線、使用新方法、創下最短時間紀錄,都是國內冒險家們還能著墨的層面。
期待臺灣在海內外冒險上,持續後繼有人。
*作者為戶外運動部落客,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