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被「中國化」逼出來的本土意識,讓香港走向完蛋地崩潰

2022-08-14 05:50

? 人氣

中國化與本土意識兩極對立,讓香港走上不歸路。圖為2019年11月18日,反送中運動,香港警方施放大量催淚彈,理工大學內的示威者遭圍困(AP)

中國化與本土意識兩極對立,讓香港走上不歸路。圖為2019年11月18日,反送中運動,香港警方施放大量催淚彈,理工大學內的示威者遭圍困(AP)

香港久違地重返到了世界史的前台。照此下去香港就會完蛋地崩潰,或至少有存亡的危機。危機的根源是香港中國化與對此反彈的高漲本土意識的兩者對立。

失敗者回憶錄181:本土意識的濫觴

2019年7月,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並在世界上引起震動。這時,我接到日本一家出版社提出翻譯我2013年出版的《香港思潮》的要求。事隔六年之久,為什麼日本出版商不是針對當前政治事態出版「反送中」的書,而是要出版六年前的《香港思潮》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這本日文版更名為《香港為何抗鬥》的書中,譯者阪井臣之助寫的「解說」表示:「香港久違地重返到了世界史的前台。照此下去香港就會完蛋地崩潰,或至少有存亡的危機。危機的根源是香港中國化與對此反彈的高漲本土意識的兩者對立。」

短短幾句話,點出了香港「反送中」運動發展到「完蛋地崩潰」的根源。日本觀察家從根源處想到翻譯我六年前這本書。

本土意識的興起絕不是我帶動的。2013年底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本土意識已經出現好幾年了。但這本書卻是把香港本土意識興起的香港、中國、國際等因素較全面地作出剖析。書中文章是我多年在《蘋果日報》的社論彙集。不少人反映,這本書通俗易明,為他們已有卻不太成熟的想法提供了理論與實例的根據。

2020年3月,日本草思社將2013年出版的《香港思潮》翻譯日文出版,書名改為《香港為何抗鬥》。(作者提供)
2020年3月,日本草思社將2013年出版的《香港思潮》翻譯日文出版,書名改為《香港為何抗鬥》。(作者提供)

香港原先並沒有本土意識。香港不像台灣,台灣在二戰結束、國府遷台前,已存在早年來台灣開墾並定居的「本省人」,他們對台灣有鄉土感情和本土意識。香港雖也有二戰前就在香港定居的人,但為數甚少。二戰結束時香港人口只有六十萬。1949年中共建政後,大陸人移居香港與日俱增,到1997年主權轉移時,人口已達650萬。

幾十年逐漸移居香港的大陸人,除了享受在法律保護下的自由競爭和安居樂業之外,生活上保留着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和南方人的語言和生活方式。他們在英國保護傘下得享自由和法治,但大部分人沒有政治意識,若有,也都是關心大中華(兩岸)的政治嬗變,支援革命、抗日、新中國建設等等,而極少關注本土政治權利和本土利益。我自己及那些當年為中國、為香港爭民主的人士,也是從關懷大中華的情懷走過來的。

八九民運和六四屠城,香港百萬人支援大陸民主運動,很大程度上出自期望中國能朝民主發展,因而使九七主權轉移後,香港的宗主國仍然是民主國家。因此,作為民主派主導力量的民主黨和支聯會,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每年的七一遊行,以及投入議會在體制內對行政當局的制衡,訴求對象一直是中共操控的「一國」。換言之,尋求或爭取的,是「恩賜的政治權利」,而不是立足於本土的民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