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放軍近來於台灣周圍海空域進行實彈演習,並在4日發射11枚東風系列導彈,不過我國防部、日本防衛省與共軍所發布的數據不一致,引發外界議論。對此,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研究員楊太源15日於台北論壇中表示,在共軍發射的導彈中,PHL-191型單管火箭砲最大射程可達480公里,類似導彈不會進入大氣層,或許是我國與日本公布的導彈數量不一的原因。
針對共軍此次對台軍演的背景,楊太源分析,中國近年來不斷鋪陳「海峽中線不存在」的概念。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2020年9月首次提及,並由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於今年5月再次提出,目的就是要把台灣海峽從國際水域變成「內水」。
專家:這次軍演不是應急方案,而是長期計劃
楊太源表示,中共落實台灣海峽內水化蓄積已久,只是利用這次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作為引爆的藉口。所以,這次軍演事實上並不是個應急方案,而是長期規劃的計劃性作為。中共大約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就已經啟動這次軍演的準備工作,籌備時間大約已有半年。
楊太源指出,中共這次軍演的指導思想包括「對台決戰決勝」、「應對此次台海危機」、「制衡外軍干預」,而真正的重點是「落實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以及「全面打破海峽中線默契」。演習目的首先是想把過去中美共管台灣的局面,轉變由中共單方面主導。其次是威懾台獨、制衡外軍,第三是保持台灣海峽解放軍的軍力存在。
楊太源分析,外界以「類封鎖」形容此次中共軍演並不精準,因為共軍在演習前已公布演習時間、範圍,但並未禁止機、艦進入。若真的要封鎖,應先後劃設海上封鎖區、海上軍事禁區、海上軍事管制區、海上攔截區、空中禁飛區以及空中監控區。如此一來,所有的機、艦未經同意都無法進入封鎖區內。但實際上,共軍此次參演的部隊是採取減員、減裝、小規模形式,旨在驗證其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不可能對台進行封鎖,也不可能轉為直接攻台。
專家:共軍真正目的是複製釣魚台海域模式
楊太源認為,共軍真正目的是意圖將台灣周邊海域複製釣魚台海域模式,長期在台灣24海浬周邊移動。而相對於我國船艦大約只有40餘艘,中國有160餘艘,以及4、5倍於我空軍的戰機數量,未來國軍將必須隨時應對龐大的軍事壓力。
對於共軍4日對台試射導彈,楊太源指出,我國防部宣布共計有11枚導彈,與中共宣布的16枚、日本偵測到的9枚有相當大的落差。從日本防衛省公布的導彈發射地點及飛行距離計算,共軍這次發射的導彈分別可能是最大射程600公里的東風-11甲、最大射程800公里的東風-15乙,以及最大射程1000公里的東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