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一一公開,中國對台灣的空中恫嚇也頻繁發生。例如2021年9月,英國航空母艦自南海、東海往北之際,發現有中國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10月之後次數更急速增加,4天之內中共軍機擾台次數便達到149架次。
一言以蔽之,台灣四周盡是中國的軍隊基地,而集結半導體工廠的台灣西岸新竹,更是台灣當中最靠近中國的地方,以地緣政治風險來看,沒有比這裡風險更高的場所了。
半導體爭奪戰的利器②──廣大的國內市場
中國的另一個「利器」是廣大的國內市場!看看2020年的半導體市場規模,中國的市占率壓倒性地大。光是中國就占了全球需求的35%。根據此份調查,北美占了22%,歐洲及日本則各占8%。
中國的市場力量一定會愈來愈強。中國是數位先進國家,半導體需求約每年呈現兩位數的成長,若不是因為美中對立,全球半導體廠商應該會以中國的成長市場為目標,積極的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吧?
在第4章介紹的訪談中,華為日本法人會長王劍峰十分留意美國半導體廠商在檯面下的動作。他認為今後美國政府的出口限制,不會針對所有的半導體,而是限定技術水準較高的部分。
事實上,美國的半導體企業也希望除了具戰略性的精密產品以外,都能自由的往中國出口。英特爾或高通公司的通用晶片可以說是其中代表。但這界線在哪裡並不能光憑企業自己臆測,美國商務部必須得明確畫出,表明「這個範圍內的商品可以出口」,而中國企業也同樣關注這條界線。
那些尋找開放機會出口的美國企業,正中中國的下懷,因為這或許是個可以打開美國出口限制的突破口。美國政府基於國家安全支持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在生意上的確依賴中國市場。如果美國企業說服政府放寬出口限制,它們就可能會成為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而反噬美國,美國的困境就在這裡。
大約從2019年開始,習近平政府自詡為全球自由貿易領頭羊,這一點,和美中目前扭曲的貿易關係有關。
接下來,讓我們先將目光從半導體供應鏈上移開,看向數位產業舞台,瞧瞧網路空間裡的數據貿易發生什麼變化。
即使無法支配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但只要找到關鍵控制點來布局,也能抑制地緣政治風險,讓戰況對自己更有利。歐洲採取的戰略,就是建立足以影響其他國家決定的傑出技術。
歐洲最強的「武器」──光刻機
在晶圓上蝕刻電路的作業稱為「微影(Lithography)」技術,這和以前傳統相機把底片上的人物或風景曝光顯像的原理相同,是製造半導體最基本的工程。
這台能夠進行微影曝光的光刻機,是歐洲最強的武器。因為能製造精密光刻機的廠商,全世界只有位於荷蘭西部費爾德霍芬(Veldhoven)的艾司摩爾(ASML)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