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身為全球產業供應鏈重要的一環,近年無論是國際永續機構的倡議、全球ESG法令大幅增加、再到熱門的永續績效連結貸款,ESG無疑成為企業競逐國際客戶與回應機構投資人的關鍵競爭力。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在歐盟綠色政綱下的永續金融發展行動計畫,以及55套案中受台灣企業高度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推升ESG成為全球經濟貿易議題,直接衝擊台灣供應鏈出口成本以及獲利。未來在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成立之下,企業ESG作為之揭露也將與財務報導更加緊密連結,換言之,掌握ESG動向與展開實質作為就是邁向綠色供應鏈、進攻國際市場的必要條件。
綜觀目前大環境的共識,企業未來如果無法達到供應商對ESG要求的標準,可能會面臨被排除在外的壓力。企業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永續指標與策略?如何著手開始做溫室氣體盤查、啟動低碳轉型、落實碳排管理的策略?安侯碳資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建議,企業可考量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設定指標及目標的作法而加以管理碳議題。氣候治理考慮到全球淨零排放、供應鏈淨零要求、碳關稅及碳費等議題,透過設定科學減碳目標、內部碳定價、投資於低碳的技術、設備或碳減量計畫,以及參與RE100、EP100及EV100等國際倡議,都有助企業達成策略上的相關考量。不論是何種碳管理策略,企業皆需要了解自身的碳足跡,以作為後續減量比較的基礎。黃力家強調,企業必須從碳盤查、產品碳足跡開始做起,並與供應鏈共同執行,以便了解企業本身及上下游的碳排放,而採用能源管理及低碳供應鏈管理也有助於減碳的達成。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亦於座談交流中分享,碳盤查已成為業界顯學,企業在進行碳盤查的任務中,如何從中找到創新元素、發展第二條成長曲線,將會是繼前幾年的工業4.0,進而發展到數位轉型,最終結合節能減碳,從效率的提升,到商業模式的創新,最終與社會責任結合的永續經營,才是企業經營之道。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