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外商及學者減少凸顯美中競爭
儘管如此,許楨也不諱言,今年與會人士多以中國學界和官員為主。
位於台北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也有類似的觀察,他指出,今年參展的國際廠商少了很多,以智能醫療領域為例,僅有GE醫療一家美國企業出席。
一名因工作因素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AI專家也向美國之音表示,中國過去舉辦類似論壇,總能邀到大批國際頂級學者共襄盛舉,但自美國前總統川普發動美中科技戰後,國際間尤其是美國的許多學者都婉拒出席,以免惹上麻煩。
中國AI大會前夕美國再限晶片出口
更慘的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的前一天,美國晶片大廠英偉達(INVIDA)及超微半導體(AMD)雙雙證實接獲美國政府新的出口許可要求,將分階段於2023年9月前,進一步限制多款AI晶片對中國出口,以免晶片最終被中國用來作為軍事用途。
據路透社報導,英偉達被禁止出口中國的A100和即將上市的H100晶片可用於加速AI數據分析和高效能運算作業,美方此禁令恐將削弱中國企業發展圖像識別等AI領域中的關鍵先進技術。
對此,位於台北、即將接任《電子時報》(DIGITIMES)總編輯的政治評論員烏凌翔指出,美方這一招可謂切中要害,因為高效能的圖像辨識在AI系統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過程中佔有重要角色,目前英偉達相關晶片的全球市佔逾70%,無論英特爾(Intel)或谷歌(Google)的同類產品都難以取代。
烏凌翔告訴美國之音:「那個速度是差一個數量級的,就10倍的意思,所以過去可能2、3天,現在可能就要3、4週才能跑完。所以,中國大陸的深度學習的研究還會繼續進行,可是速度就會受到拖累。」
此外,烏凌翔分析,美國接連祭出高端晶片的出口禁令,以抑制中國在AI領域的發展速度,反映出美國學界對於中國中生代AI人才之人數跟素質的快速崛起有所警惕。
「中國AI研究將逆轉美國」
《日本經濟新聞》早於2021年8月的報導就直言「中國AI研究將逆轉美國」,該報導引述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報告指出,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AI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反映研究質量的引用次數也於2020年超越美國,美中關乎「AI主導權」的攻防戰將進一步激化。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IS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波頓(James Borton) 今年8月中也撰文稱「人工智能已成美中競爭的新前沿」,他警告,美國在智能交通基礎建設等尖端項目的投資遠不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