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上海召開的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9月3日閉幕,主題環繞在元宇宙與人工智能(AI)底層算力新技術。本屆大會雖號稱世界等級,但分析人士卻發現,與會的歐美廠商跟學者較往年明顯減少。他們說,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恐將與世界其他國家漸行漸遠。
在上海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將今年的主題訂為「智聯世界,元生無屆」,代表融合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的發展趨勢,展現上海智慧時代的前景。
本屆大會自9月1日起在上海和北美、歐洲、新加坡、韓國跟香港其他五個分會場同步舉行。根據《新華社》報導,三天會展期間共舉行了在線、線下活動121場,在線總觀看人次突破6.38億。最後一天的閉幕式上,則有25個上海人工智能代表性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額近150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自2018年開辦,4年多來,已有200多項創新產品在會場首發首秀,20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超過600億人民幣,且其中不乏微軟、亞馬遜、騰訊跟阿里等龍頭企業。
反詐機器人、核酸採樣機器人吸睛
相較於成效數據,大會現場更受參觀群眾及媒體鏡頭青睞的是各類與中國時事相關的展示。其中,一套「智能風險感知與響應聯合反詐系統」號稱能在0.01秒內,對存在詐騙風險的金融交易提出示警和處置,已為全球超過10億用戶提供安全保障,現場還展出相關的「反詐盲盒」,並提供沉浸式體驗,讓觀眾一度笑稱,語音交互式的AI反詐騙提醒「就像親媽一樣無微不至」。
討論度最高的展品之一,是一台「核酸採樣機器人」,它號稱可以自動適應受采者的身高跟口腔位置,經視覺辨識後,以最適當的高度、角度跟力度將咽拭子探入被採者口腔,全程僅需28秒,每天可完成720人次的採檢。
官媒報導,此批防疫機器人是基於大數據決策系統下研發,擁有多項AI專利。不過,但不少網民透過微博留言感慨:「這是不是代表(防疫封控)永遠不結束了?沒完沒了」。也有網民留言稱:「還不如我自己戳,兩秒鐘搞定。」
世界AI大會彰顯中國科研進程
綜觀三天的大會,位於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在新冠疫情和美中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的不利因素下,上海還能維持這樣的大會規模,凸顯中國穩步推進人工智能的成績優於全球多數科研大國。
許楨認為,此次展出範圍跳脫概念和技術,融入科技與倫理、政法體係等關係,並支撐起完整的產業鏈,其規模已非日本或歐洲各國所能企及。
許楨說:「不一定為全世界主流科技界所支持或是認同,但是你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大陸談人工智能已經是滲透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純粹講應用層面,他們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