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立法委員欲提案,將不分區名單由原本的close list(封閉式名單)改成open list(開放式名單),理由是如此將可「減少黨內派系傾軋」,「減少排資論輩」,並讓社會多元力量進入國會。然而,筆者認為,如此做法其實並不會有助於「減少派系傾軋」,「減少排資論輩」,讓社會多元力量進入國會,反而可能因為名單採不排序,造成黨內競爭更加激烈,也使得多元聲音難以進入國會。
根本的原因在於,第一,這份open list的順序是靠投票決定的。換句話說,有政治實力的政治老鳥,有高媒體曝光度的候選人,都很容易獲得高票,而搶佔優先排序。如依此一來,政黨各大派系或候選人反而可能為了爭取排序,出現高度競爭,甚至產生負面競選的情況。第二,由於高媒體曝光度的候選人可能獲得較多的民意支持(主流民意),但這也代表,多數民意可以獲得優先代表,但其他社會少數利益,或多元聲音,都會很難獲得較高的順位。
所以,開放選民決定不分區立委的順序,立意雖好,但實際上並不一定真的能使黨意貼近民意,反而可能造成黨內競爭更加激烈,以及多數民意排擠少數民意的情形。筆者認為,最根本的方法並非是修改選制,而是政黨必須在提出不分區名單時,負有政治責任。換句話說,政黨應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不分區提名制度,讓不同的專業、利益、聲音都能夠在政黨名單當中被充分代表。除此之外,一套公平公正的不分區提名制度,也能使得政黨免於黨內派系分贓或黨內惡性競爭,讓政黨能真正落實責任政治,而不是將責任推回給選民。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