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省份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四川、廣東、河北、遼寧和貴州又爆發疫情。8月25日,石家莊鹿泉區實施全域靜態管理;29日,大連市宣佈嚴控主城區人員流動。
對經濟影響最大的是兩個大城市的封鎖——9月1日起,成都市全體居民「原則居家」,成為上海之後又一座實施封城的兩千萬級人口大市;9月2日,深圳市的六個區分別發佈通告,宣佈實施全區靜態管理。此後還有貴州省會貴陽等城市進入封控。
數據也反映了這一點。中國統計局公布的7月製造業PMI出現下行,錄得49.0,跌破榮枯線;8月略有上升,錄得49.4,回升0.4個百分點,但已連續兩月處於榮枯線以下。
PMI被視為一個經濟體的「體檢表」,反映製造業的整體增長或衰退。PMI的榮枯線是50,高於50代表製造業在擴張發展,反之則代表衰退。
大水漫灌與飲鴆止渴
在上述9月5日的發佈會上,中國發改委副秘書長楊蔭凱特別提到,新資金將優先支持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列入規劃、前期工作成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而中國總理李克強近年幾乎在每次發佈刺激政策時都提到防止「大水漫灌」。
這些表態都意有所指,中國試圖避免重走2008年刺激政策的老路。
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嘯的餘波跨過太平洋衝上中國的海岸,當年11月中國進出口數據突然跳崖,出口增速從上月的19.2%下降到-2.2%,進口增速從上月的15.7%下降到-17.9%。
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稱,「這場金融危機是歷史上罕見的」,「要千方百計防止金融危機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
幾天后,中國推出一個四萬億元級的經濟刺激計劃,當時低迷的全球經濟都為之一振。大量的投資注入經濟,基建狂潮成為托底經濟的主力——2008年底開始,中國發改委突然放鬆審批條件,密集批複同意了28個城市的地鐵規劃,投資超過1萬億元。事實上,「四萬億」的45%投向了公路、鐵路、機場和城鄉電網。
在推動經濟復蘇的同時,這一刺激計劃也產生了深遠的不良影響,它也被視為「飲鴆止渴」,推高了債務風險,吹起了地產泡沫。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事後稱,「它不但沒有降低槓桿,相反進一步槓桿化了」,而一旦有風吹草動,「局部的資金鏈斷裂傳導到金融市場的其他部分,引發系統性危機」。
此後多年中國不得不承受「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帶來的痛感。因此,當前疫情壓力下的兩輪刺激,也有聲音擔心,是否會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