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逢重大選舉,一定不會缺少難忘的畫面,這次九合一選舉同樣「精彩」。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此期間訪臺,大陸表達強烈不滿並迅速展開了史上首次的圍島軍演,兩岸關係持續探底。除此之外,抄襲疑雲、棒球場出包、馬桶宣傳惹議、楊丞琳「海鮮論」、陸網友無人機投擲「榨蛋」等事件的不斷湧現進一步豐富了選舉大戲的可看性。
隨著投票日期的臨近,島內各黨派政治攻防日趨白熱化,雖然動態的民調很難確定誰將笑到最後,但輿論風向認為綠營候選人的過多「瑕疵」將導致其敗選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由於九合一選舉之後就是更加重要的2024大選,所以本次選舉結果將直接影響藍、綠、白等黨派下一步的政治走向。特別是目前臺灣內外環境已經發生劇變,這預示了2024大選或將是空前詭譎和慘烈的。
在「抗中保臺」大旗的「保庇」下,蔡英文不僅在2020勝利連任,同時也維繫了後來長時間的民調滿意度。但由於包括「太魯閣」號翻車、高雄大火、電力短缺、中天關臺、開放萊豬、疫苗短缺、快篩之亂、仲介法等問題的湧現,「抗中保臺」的護身、止損效果開始逐漸弱化。同時,「中共同路人」標籤的長期氾濫的隨性使用,也讓民進黨的「同溫層」有越來越窄的趨勢。
所以有輿論開始認為,在2022九合一選舉敗選的可能性大增之後,隨著「抗中保臺」威力降低以及層出不窮的內政困境會讓民進黨繼續輸掉2024大選。
但,這種民進黨雙輸的局面真的會發生嗎?該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借鑒不久前的2018年和2019年。
2018年九合一選舉期間,「韓流」席捲臺灣南北,藍營狂攬14縣市長寶座。在距離2020大選投票的前一年,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已深陷低谷,競選連任的支持度遠低於當時如日中天的韓國瑜。然而短短一年以後,不被看好的蔡英文卻以臺灣史上817萬的最高得票連任成功,民進黨也立院過半實現完全執政。不久後,韓國瑜被高雄市民高票罷免,民進黨收回最重要失地。
目瞪口呆的藍營只快樂了一年便搬離天堂,住進了三級套房!
幫助蔡英文在2020大選實現逆轉的關鍵並非內政的改善,而是後續成為民進黨執政主要法寶的「抗中保臺」策略。由此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答案,那就是內政好與壞或許只是影響民進黨得票高低的因素,而不是決定民進黨下臺的關鍵因素。
說句大白話,縱使民進黨犯的錯誤再多再嚴重,當下民怨再深,如果一旦有重大的外部環境的改變進而形成足夠的政治操作,那麼民進黨還是有勝選的可能。決定民進黨命運的不在臺灣內部,而是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