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觀點:多算不殆,無算必危─強軍維和不戰為勝

2022-09-15 06:20

? 人氣

經歷近年的探討,「整體防衛構想」已經成為台美雙方軍事交流合作使用的「共同通用名詞」,倘能秉持「創造發展、與時俱進」的精神,當可持續增修完善,或有可能發展出台美「共同作戰構想」(Unified Defense Concept, UDC)。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再好的構想都需要爭取時間

自從「八二三炮戰」後,已經64年沒有經歷戰火的台灣民眾,對於戰禍臨頭的示警普遍存在極度浪漫的想像,即使歐、美、日、澳各國政學媒體菁英,均對台海安危有如此大的憂慮,但台灣多項民調顯示,始終有超過半數的國人認為大陸不會以武力犯台。這現象不禁令人驚覺:台灣之危,不僅在兩岸軍力嚴重失衡,更在於台灣與國際社會對此認知差距之大。

《台灣的勝算》一書直言不諱地將台灣民眾帶到了現實的場景,烏克蘭戰爭與中共解放軍的八月軍演更適時地襯托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真實性。

如今我們在台灣聽到的強化國防建議,包括「實行刺蝟戰略」、「建構不對稱戰力」、「義務役役期延長」、「後備動員改革」、「成立國土防衛部隊」,甚至民間發起的地方自衛民團訓練組織,皆為美方受邀重視且可以正面思考的課題。然而,以我國國防資源難以短期躍升,少子化趨勢嚴重影響兵源,軍事教育投資比重長期不足的現狀,即使展現決斷力,全國一心,立即以建軍備戰為首要施政重心,仍需要相當「時間」,方可初見效果。

在扶植國內國防產業的「國防自主」國策,以及說服美方同意我國建軍構想的「自主國防」之間,本即為調校維持之大難題;如今美國以軍售形塑我國建軍方向與防衛構想的意圖搬上檯面,復有已經核准的軍售項目必須延遲交運之困難。《台灣的勝算》面臨的真正關鍵,仍然是爭取「時間」。

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強大可恃之國防,固以「能戰能贏」為基底,然「伐謀」而屈人動武之圖,遠比興師「先戰而後求勝」為佳。戰爭耗費巨大,現代高科技戰爭尤然,在全球經濟貿易較量正殷,兩岸軍事實力差距擴大,人民渴求安居樂業謀生活之際,台海維持「不戰」,才是真正勝利之道。

執掌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國防資源配置的朝野政治菁英,務請慎思「兵凶戰危」之古訓,「強軍維和、不戰為勝」之道理,不僅台灣,實為兩岸人民共有之福。

*作土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