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會不會爆發戰爭,是當前國際政治中的熱議話題,台灣應當如何防衛,是美台政策圈的論辯焦點。近幾年來兩岸正式管道封閉、敵意升高,復由於美中爭霸對立深化,雙方言戰者眾;及至俄國揮軍烏克蘭,解放軍圍台新常態,台海風雲再起,怎不令人戒慎警惕。
前參謀總帳李喜明上將最近出版《台灣的勝算》一書,固有為其在軍職巔峰時期所提「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經由解甲後歸納、擴展、再倡議之想法,而實質的貢獻在於公開且坦誠地展示目前國防之沉痾與困境,並且較有系統的提出通變之法,值得各方正面思考。
中共軍力快速崛起,即使印太地區之美軍亦感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何況對台海軍力的評估嚴重失衡。在台美軍事對話中,發展「不對稱」戰力的課題,早已超過10年,而在台灣自主調整與美國經由軍售形塑的雙作用力下,確有緩步向前之發展。
戰法不對稱或儎台不對稱
國防事務概分為「建軍」與「用兵」,前者以總統與國防部之方針與資源分配為準,後者以參謀本部之計畫與聯戰準則為據。李上將在總長任內提出之「整體防衛構想」,確比以往「穿著西裝改西裝」幅度為大,也獲得憂心台海均勢的美方廣泛青睞,然權責僅止於修訂《聯合作戰要綱》。
《中華民國108年國防報告書》中闡述「整體防衛構想」涵蓋「戰力保存,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三大支柱,亦即應用於中共正式發動全面武力犯台時之三軍聯合作戰。
準此,原始版的「整體防衛構想」有如「甜甜圈」的形象,並未涵蓋中國大陸對台用兵的全程。換言之,它沒有完整包括國軍平時應對共軍演訓擾台,維繫周邊海空域安全,以及戰時海上交通線暢通的「圈外」任務;也沒有包括共軍登陸成功後,全國總動員的軍民聯合國土防衛作戰的「圈內」任務。
如果「圈內」補足了,就可以鞏固形成「要塞堡壘」,甜甜圈就可以變成「槓子頭」。如果「圈外」加上了,就能涵蓋國軍應對「灰區」威脅,善盡區域安全責任,也不至於淪為外援斷絕,只能「獨立固守」的「孤島危城」。
原始版的「整體防衛構想」發表後,國外及台灣已經有眾多「延伸性」論述,無論是向內持續研究我國後備動員制度改革的各種可能選項,或是向外探索國軍與友盟建構交流合作機制,均已實際展現了「整體防衛構想」的擴充性。此外,後續延展的探討,更可以漸次導引「傳統戰力」與「不對稱戰力」的配比,牽引「全民防衛」跨部會責任分擔,更可以啟發未來制定上位之「國家安全戰略」的內涵。
過去10年有關「不對稱戰力」,以及近年對於「整體防衛構想」,台美雙方政學界之間,我三軍各軍種之間,現役與離退將校之間,多存有不同見解與重心;此不但無可厚非,更應是可喜之現象。「整體防衛構想」之妙,在於關鍵字「整體」(overall),無論中英文字義,都可解讀成「全般」、「總體」,也就使其具備巨大寬廣的延續性質。有鑒於此,未來無論人事更迭或政黨輪替,均無更名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