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院外委會為何修訂《台灣政策法案》部分條文?專家:避免觸怒北京

2022-09-16 08:10

? 人氣

2022年4月15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訪團(AP)

2022年4月15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聯邦參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訪團(AP)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9月14日高票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是1979年美台斷交及《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生效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調整。該項法案在外交、軍事等領域提升美台關係,但部分條文經過修改,分析指是要避免過度刺激北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關法案由民主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審議曾被兩度推遲,14日經約兩小時討論後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下一步需在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經參眾兩院全體審議通過,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生效。

梅南德茲在聲明中指,此次表決顯示了美國對台灣人民的堅定支持,並認可美國國會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他強調,美國不尋求戰爭或加劇與北京的緊張關係,「恰恰相反,通過提高武力犯台的成本,使其風險過高且無法實現,我們正在謹慎和戰略性地降低台灣面臨的生存威脅」。

提升美台外交與軍事關係

2022年9月7日,台灣屏東聯合作戰訓練演習
EPA 2022年9月7日,台灣屏東聯合作戰訓練演習。台灣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武裝部隊有能力應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早前引起白宮關切,指部分條文關於台灣地位的措辭強烈,恐牴觸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一中政策」。這次通過的版本有部分修訂。

在外交方面,原有條文要求駐美的準外交機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台灣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更名「美國代表處」,更名授權現改為「國會意見」的建議性表達,並刪除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任命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但新版仍保留主權象徵符號相關條文,要求國務卿廢除任何不允許台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中華民國國旗或軍服的內規。

美國在台協會館址
AFP 在外交方面,原有條文要求駐美的準外交機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台灣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更名「美國代表處」,更名授權現改為「國會意見」的建議性表達,並刪除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任命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

防衛方面,法案條文原本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經修訂後改為在軍備移轉上以「主要非北約盟友」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法案又計劃未來4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資金,修正版強調是無償的軍事援助,且加碼第5年提供20億美元。

法案指若中國對台「大規模升級侵略行徑,包括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行動」,將採取制裁行動。修訂版刪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最高制裁對象,僅列出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國家主席顧問、高階決策機構人員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