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和反對黨中國共產黨共同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簡稱雙十協定)》: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以對話方式解決一切爭端。
1946年6月,疲憊不堪的執政黨還是決定要和中共打一場國內的戰爭。
1947年3月,第二次的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關鍵會戰/戰役中一共殲滅和改編國民政府軍隊150多萬人。當遼瀋陽、淮海、平津會戰結束之後,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
筆者深信在1948年的下半年,蔣介石總統就開始盤算應該如何走下去,以保住他的政權,轉進台灣省的念頭便開始萌生。
三大戰役參考資料。
在任命他的心腹陳誠為台灣省政府主席兼警備司令之前,蔣在他的書房和之後的幾次與國立浙江大學地理學教授張其昀深入的交談並且接納了後者的建議,亦即轉進台灣省,而非大西南的四川省和西康省或者海峽過窄的海南島(最近的地方離開大陸只有10多公里)。參閱參考資料(一 )和參考資料(二)。陳自1949年1月1日當上主席。1948年12月29日,蔣公佈了此一任命。1949年1月31日,三大會戰結束。應該是在1月31日之前,蔣召開了一個保密級別很高的會議,主題是: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能往哪裏跑?在會議中,宋美齡還提到瑞士。其實,蔣早在1948年的下半年就開始計劃要運送例如黃金到台灣省。「張其昀提倡華學。他認為,西方所謂Sinology,應為漢學,而非華學。西方學者把藏學、滿學等排除在Sinology之外,有造成破壞中國統一之嫌。滿、蒙、藏諸族和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地理上有著最密切的交融關係,這些研究也共同構成了中國學。華學不僅研究漢學,也研究藏學、滿學、蒙古學等中國少數民族之學。」參閱 張其昀 和 參考資料。張的公子為張鏡湖。
1948年11月,當國府空軍總司令部/Air Force Command Headquarters 相當完整地轉進/疏散到台灣省之際,大家就差不多應該知道說局勢顯然已經對國府不利,只不過說由於當時沒有發達的平面媒體或者網際網路,沒有幾個人能夠很快速地知道蔣的真正想法和戰略意圖。
1949年1月,蔣介石總統的夫人在華府並沒有從美國總統 Harry S. Truman 得到20億美元的軍火援助。不過,當夫人返回南京市之後,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宣佈說中華民國可以得到25億美元。
在1949年4月1~20日這一段期間,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和平談判宣告破裂。同一個月的20日晚上6點,駐紮在長江流域以北的解放軍決定強渡該江河,以摧毀被國民黨苦心經營了3.5個月、在西起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東至江蘇省江陰市的500餘公里/1,000餘華里的長江防(衛)線。在此之前的1948年下半年,划江而治這個構想便也開始浮出檯面並且得到美國和一度的俄國的支持。它類似於420~589年期間出現的南北朝的隔江而治或者半壁河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