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盲過關卻一夕漲停變跌停,生技股衝過頭了嗎?專家點出隱憂,後市觀察兩大關鍵

2022-09-26 07:50

? 人氣

從大戶的這一段表態,可以歸納出兩大關鍵,其一,電子股愈不好,生技股就愈安全,因為錢沒地方去,尤其是基金有基本持股的限制,電子股不敢買,被迫要買生技股。其二,資金就是老大,只要錢還放在生技股,保守派憂心的指數漲多變成假議題,即使震盪整理,生技股熱度都還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籌碼:大戶資金還沒有撤出

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接受《財訊》採訪時曾表示,過去,台灣生技股爆了幾次雷,主管機關嚴加看管,在幾乎無法融資融券又不能當沖的情況下,培養出一群死忠的支持者,單純靠內資,打了扎實的底部與基本流動性。一位生技業界人士也表示,「原來玩生技股的那一群人,還是主要的攻擊手,而本來不碰生技股的法人被迫式的買進,則是新的推手。」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生技股衝過頭了嗎?未來如何判斷多空走向?有兩個最大關鍵需要密切追蹤。第一個關鍵就是盯緊大戶籌碼,最簡單方式就是追蹤新推手法人的動向。

舉個例子,再生醫療龍頭股長聖,幾個月前4百張以上的大戶比率連降,股價低迷,8月法人回補,搭配營收創新高,股價回升;合一也是大戶與法人持股比重都上升,帶動最近股價再走一波。

《財訊》報導指出,根據統計,疫情前的2019年,三大法人共賣超生技股237億元,賣出的前二大標的,是以中國市場為主的保健保養品股,大江與麗豐。疫情正熱的2020與2021年,3大法人年度金額小買小賣,但是今年截至9月8日止,已經買超生技股151億元,除了1月是賣超之外,2月開始一路買超,完全印證全球經濟景氣下滑,資金轉往生技股取暖。

目前,這些加碼的法人資金,還是以外資為主,當然,很多可能是公司或大戶的外資;今年買超標的,都是流動性較高的指標股,例如美時、寶齡、藥華藥、智擎、大學光、保瑞、北極星、合一等等。至於本土投信,現階段交易還是比較著重在有獲利的股票。

圖/《財訊》雙週刊
圖/《財訊》雙週刊

關鍵:法人態度與電子興衰

第二個關鍵則是電子股的表現。一位專業投資人提到一點,「就看1百多檔生技股,可以承載多少資金?如果電子股真的沒有起色,那未來3到6個月,不排除法人資金帶頭再搶進生技股亂買一通,屆時生技股噴出再結束。」相對的,如果景氣面突然有利於電子股大反彈,生技股就要休養生息一段日子了。

其實,生技股熱歸熱,但是以今年最熱的8月來看,上櫃生技股的成交值占比35%,上市生技股則是6%,9月已經個別往下降到22%與4%,占台股上市櫃整體成交金額比重不到一成,還沒到瘋狂失控的地步。但是,短線漲多,個別股漲跌情況不一,例如最大市值的藥華藥,最近遷就即將辦理的現金增資定價,8月營收也不如預期,股價盤整。

根據《財訊》報導,券商業內人士表示,生技股股性活潑、籌碼集中的特性,已經吸引「只能做不能說」的選舉資金;只要法人資金沒有明顯撤出,沒有多殺多,電子股也沒有大反彈,那麼生技股還會繼續維持熱度。

但是,也不要忘了,左右生技股熱度的新藥股,在獲利未跟上前,股價到底是反映哪一年的預期?就如同北極星的新藥將於9月中下旬公布臨床數據,關係到公司取得第一張美國藥證,市場共識是過關機率高,8月股價因此最高漲了75%;多方繼續看好,但空方認為股價已經提前反映,同一個題材完全相反的解讀,也可能一夕間翻轉股價,一般投資人若沒有資金管控的把握,還是要謹慎面對。


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8期,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劉軒彤

責任編輯/林彥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